(資料圖)
記者從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獲悉,該所研制的多代深海坐底長期觀測系統在我國南海冷泉區已經連續多年布放,實現了對該區域高清影像資料、近海底理化參數等數據的連續獲取。這一成果近日在國際學術期刊《深海研究》發表。
△深海坐底長期觀測系統在我國南海冷泉開展原位觀測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團隊突破水下耐腐蝕技術、能源管理技術等關鍵技術,探索新型水下布放及回收模式,研制了多代深海坐底長期觀測系統,實現了對觀測區域高清影像資料、近海底理化參數及保壓流體樣品等數據樣品的綜合獲取。
與以往的自由落體式著陸器不同,深海坐底長期觀測系統為實時視頻指導的纜放式著陸器。布放時通過搭載的水下高清攝像頭實時觀測落點位置,通過科考船配合可較為精確地控制布放位置,并且在海底著陸后仍可通過同軸纜根據實際情況調整觀探測參數,保障最優觀探測效果。回收時通過同軸纜直接回收??蒲袌F隊研發的深海多通道激光拉曼光譜探測系統多次搭載深海坐底長期觀測系統布放于我國南海冷泉區域,在“發現”號ROV的輔助下,布放拉曼探頭、進行原位實驗和長期、原位、連續探測。
△深海坐底長期觀測系統布放模式
從2016年起至今,中科院海洋所研制的多代深海坐底長期觀測系統已先后多次布放于我國南海冷泉區域,其中單次最長連續布放天數達659天,累計水下布放時間1000多天。
(總臺央視記者 帥俊全 褚爾嘉)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責任編輯:Rex_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