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高端化,“卷”出新高度。
(資料圖片)
搭載移動影像領域迄今最完美的徠卡Summicron鏡頭,小米13 Ultra人文影像專業旗艦手機18日正式亮相。“硬科技”成為這款手機最大的亮點。
從天文望遠鏡到光刻機,從大航海時代到半導體時代,光學技術始終代表著人類精密制造能力的巔峰。對高端手機而言,影像能力也始終是必爭之地。
不過近年來,各家手機廠商“卷”影像的方式越來越“軟”,逐漸走向AI強力修圖式的過度計算攝影。這固然大幅提高了手機影像的表現力,卻也失去了幾分真實感,讓人反思移動影像的本質究竟是什么。
小米卻反其道行之,拒絕“數碼味”,回歸影像的光學原點,用最“硬”的徠卡光學技術,給高端手機競爭開辟了一個全新的維度。在旗艦手機日趨同質化的今天,這更顯難能可貴。
小米13 Ultra的另一重“硬”,來自助力國產高科技崛起。
這款新機搭載了小米與華星聯合研發的首款 2K LTPO 屏幕,打破三星壟斷,實現國產屏的關鍵突破。
雷軍喊出“小米高端化”,已三年有余。繼2022年憑借小米13的發布,在銷量上站穩安卓高端第一梯隊之后,如今的小米13 Ultra,又讓人看到小米在產品設計上逐漸找準了高端的調性,主打硬科技突破,步入高端正循環。
手機影像,回歸光學“硬科技”
小米發布了一款最像相機的手機,專業攝影的儀式感全線拉滿。
不僅在技術上跟徠卡合作,小米13 Ultra在外觀上也向徠卡經典相機致敬,其靈感來自徠卡M10-P的“銅頂/真皮/底蓋”設計。再配上可直裝67mm濾鏡的專屬保護殼,整個手機儼然變成了一臺專業相機。
在內核上,這款手機也更接近真正的相機。
石頭錘不爛、一顆炸彈才能摧毀,久經戰火考驗的徠卡鏡頭一向都是光學領域最“硬”的存在。
如今,小米把徠卡的“硬”科技發揮到一個新高度。
史上焦段最全的小米手機、首款一英寸可變光圈的小米手機、移動影像領域迄今為止最完美的徠卡Summicron鏡頭……小米13 Ultra首度實現了徠卡光學鏡頭小型化的重大突破,做到了光學性能、小體積、大光圈以及經久耐用的最佳平衡。
小米將此稱為影像戰略升級的“第二章”。
從去年的小米12S Ultra開始,小米就啟動了影像戰略升級,提出“人文影像”概念,“追求真實、關注人、關注人關注的瞬間”。
過去幾年間,各大手機廠商在影像能力上競爭激烈,從最早比拼像素數量、感光元件尺寸,逐漸變成了比拼計算攝影。
由此帶來了手機影像的同質化、“數碼味”,更帶來巨大的爭議。一張經過了AI美化的月亮照片,究竟還是不是真實的照片?究竟是用戶在拍照,還是AI在P圖?
于是小米提出,“光,是影像的原點”,光學問題,最終還是要用光學來解決。
通過與徠卡的長期合作,小米13 Ultra在光學能力上進一步升級。雷軍表示,小米13 Ultra的發布,將開啟移動影像光學時代。
光學攝影和計算攝影孰是孰非,可以交給用戶去評判,但是影像戰略的升級,至少體現出小米在高端化的道路上,逐漸找準方向。
任何品牌的高端化,首先要做的是超越純粹的堆料思維,打造獨一無二的用戶體驗,占領用戶心智。
小米13 Ultra的光學能力,并不只是產品設計上的一種選擇,更來自于小米和徠卡工程師在底層技術上的研發。
小米13 Ultra首度實現了徠卡光學鏡頭小型化的重大突破,做到了光學性能、小體積、大光圈以及經久耐用的最佳平衡。
為了實現高性能,鏡頭設計采用了“超高階偶次多項式”,鏡片擬合精度達到納米級,逼近光學極限,同時大幅度削弱了眩光和鬼影,并且在極寒和極熱環境下也具備穩定的性能。
但是,納米級的工藝帶來了巨大的技術難度,其生產良率甚至不足 10%。
難度帶來壁壘,低良率帶來稀缺性,可以說,研發給小米提供了最重要的高端調性。
過去3年中,小米一直試圖用產品力打開高端市場,在銷量上成果初顯。
憑借去年底小米13的發布,小米連續七周在國內4000-6000價位段的安卓市場中銷量第一。據Counterpoint數據,2022年全球高端市場銷量增長1%,其中小米高端份額位列全球第四、國產第二,繼續攜手華為,對抗蘋果、三星,引領國產高端的全球化布局。
體現在財報上,2022年全年,小米全球智能手機平均售價(ASP)創歷史新高,其中第四季度,小米大陸地區智能手機ASP同比增長超14%。
但是銷量從來都不是小米的短板,小米需要一個真正能夠占領用戶心智的特色。打造一款移動光學影像旗艦,顯示出小米正在逐漸樹立自己的特色。
在產品之外,小米在高端思維上開始進化,這是步入高端正循環的關鍵所在。
傾力研發,助攻國產屏幕“硬科技”
小米此次發布會的另一亮點,來自國產屏幕“硬科技”的重大突破。
小米13 Ultra搭載了一塊 6.7 英寸專業 2K 超色準屏幕。這是由小米與華星聯合研發的首款國產2K LTPO屏幕。
長期以來,提起高端手機屏幕,三星幾乎都是標桿性質的存在。尤其是代表手機屏幕未來發展方向的LTPO OLED屏幕,曾經只有三星能做到120Hz刷新率的覆蓋。
所謂LTPO,是指自適應刷新率功能。例如,用戶在使用微信時,屏幕可以在滑動瀏覽狀態下提高刷新率,帶來流暢的顯示體驗,而在打字狀態下,屏幕畫面相對靜止,又可以自動降低刷新率,從而降低功耗,提升續航表現。
2022年,國內面板廠商華星光電正式宣布推出1Hz~120Hz刷新率,并且切換無閃屏的WQHD LTPO OLED屏幕,這也是國內第一個擁有2K+分辨率且支持高刷新率OLED面板的廠商。
小米13 Ultra首次用上的這塊華星屏幕,在發光效率、可視角度、最大亮度等多項指標上實現了對三星E6屏幕的超越,峰值亮度最高可達 2600nit。
這代表著高端國產屏實力超越三星,首次站上了世界之巔。
此外,小米13 Ultra首次搭載小米自研的“環形冷泵”散熱技術,等效熱導率達到了傳統 VC 的三倍以上,可以實現穩定、不掉幀的 4K 60fps 視頻錄制。同時,小米 13 Ultra依然“一機兩顆自研芯”,配備小米自研澎湃 P2 智能快充芯片和澎湃 G1 電池管理芯片,可支持應急續航模式,在僅剩1%電量時,還可以額外待機 60 分鐘,或通話 12分鐘。
2022年,小米研發支出為人民幣160億元,五年復合增長率為38.4%,并預計五年(2022年-2026年)總研發達到超人民幣1000億元。截至2022年12月,研發人員在員工總數中占比提升至近50%。
持續的研發投入,正在為小米帶來自己的高端化護城河,助力中國品牌贏得全球科技競賽。
“長坡厚雪”迎接新周期
小米的持續研發,不僅體現在技術能力進步的“厚雪”,更體現在全賽道布局的“長坡”。
2022年,全球手機市場遭遇了十年罕見的寒冬。Canalys數據顯示,2022年全球智能手機總出貨量不足12億部,同比下降了11.7%。
IDC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智能手機出貨量為2.86億臺,同比下降了13.2%,創下了有史以來的最大降幅,也是自2013年以來最低的出貨量表現。
危機亦是變局。寒冬之下,各大手機品牌勢必將展開一場殘酷的淘汰賽,弱者出局,活下來的人卻將在新周期里拾取更多戰利品。
新的向上周期何時開啟尚不明朗,但可以確定的是,在下個周期中,得高端者將得天下。
市場調研機構Counterpoint報告顯示,盡管2022年全球智能手機市場銷量低迷,但是高端手機市場的銷量卻逆勢增長了1%,收入貢獻首次超過了55%。
高端化突破,對小米的意義不言而喻。
而在下一個周期中,手機也將不只是手機。個人終端的內涵更加豐富,從汽車到家電,消費電子正邁向智能化、萬物互聯。
而在頭部手機企業中,小米無疑是全賽道布局最完善的一個。
2022年財報顯示,小米IoT與生活消費產品收入達人民幣798億元。截至2022年12月31日,小米AloT平臺已連接的loT設備數達到了5.89億,同比增長35.8%。
2022年,小米投入31億元用于智能電動汽車等創新業務,小米汽車將于2024年上半年量產。
雷軍近日也透露,小米在AI領域已經耕耘多年,有AI實驗室、小愛同學、自動駕駛等團隊,對于大模型也全力以赴,“正在研發一些有趣的技術和產品”。
技術“厚雪”加智能化“長坡”,小米正著眼全球消費電子大變局下的新機會,為未來2-3年的爆發做足準備。
責任編輯:Rex_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