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國內首個調研中小企業數實融合實踐的報告——《以小“建”大:中小實體企業數實融合新趨勢觀察》(以下簡稱“報告”)正式發布。其中,“區塊鏈技術加速落地第二產業”作為近年來出現的新變化被重點強調。
報告調研認為,隨著社會經濟的數字化程度不斷提高,基于數據的產業協作將迎來爆發式增長機會。在這樣的背景下,以提供“數字信任”為支撐的區塊鏈技術將變得越來越重要,它將大大簡化企業內部以及產業間的協作交易流程,降低信任成本。與此同時,也要注意到,以“區塊鏈+IoT”、“區塊鏈+隱私計算”為代表的融合技術正在快速下沉至實體產業,貼近工業、制造業領域的中小企業,成為助力第二產業發展的中堅力量。
區塊鏈技術發展的前期,因有技術邏輯而無應用場景而受到爭議。中國社科院團隊調研發現,過去兩年,區塊鏈應用場景開始加速落地。值得一提的是,區塊鏈開始滲透入實體經濟以及實體產業鏈,并從數字世界進一步下沉到物理世界,實現了應用場景的突破。
(資料圖片)
支撐這一變化的重要因素,正是“區塊鏈+IoT”融合技術突破。目前,現實世界中有大量的資產和貨物的流動依賴紙質文件和人工記錄,這種傳統方式帶來的信任成本過于高昂。區塊鏈結合物聯網技術可以讓物理設備的數據從生成就在區塊鏈網絡中流轉,源頭真實可信且不可篡改。
這樣一來,就可以幫助中小實體企業在內的實體經濟用好數據要素和數字資產,讓他們更可信、更高效地參與到商業的交易和協作中。
報告指出,在“區塊鏈+中小實體企業”上的實踐,螞蟻鏈具有代表性。他們以新能源、制造業為突破口,通過幫助上下游生態鏈條長、需要復雜協同的大中型企業完成物理世界的數據錨定,間接拉動相關中小企業乃至小微的數字化程度,沉淀數字信用,由此獲得金融服務的資質。
比如,華鐵應急是工程設備租賃的龍頭企業,在全國有180多個租賃服務中心,高空作業平臺等設備資產規模超100億。如何用“輕辦法”管理好這些“重資產”,是華鐵提高運營能力的關鍵。
為此,螞蟻鏈提供了運營數據可信流轉的解決方案,與華鐵應急聯合研發工程機械可信終端T-box,幫助小、散、甚至是“夫妻店”的小微租賃企業的高空作業設備上鏈,解決了數據之間的共享融通不夠的難題,實現數據可信可溯源、傳輸及共享的安全可靠,從而為這些小微企業降低了貸款、融資、以及保險服務的門檻和費用,也讓運營方可以根據數據來提升設備管理和運營效能。
再如,兩輪出行標桿企業哈啰在全國的兩輪電動車保有量超過3億臺,上游供應商達數百家,年采購額達數10億元。由于市場需求和付款周期問題,庫存壓力大,哈啰亟需一套能與供應商建立協同且互信的解決方案。
螞蟻鏈通過為哈啰助力車植入區塊鏈模塊,行車數據、電池加密上鏈,讓每一臺新能源助力車都成為一個“可信設備源”,金融機構進而依賴這些可信車輛的行駛數據、電池數據提供更高效、更可控的風控數據,打通了從電池廠商到主機廠商、供應商和金融機構之間的完整鏈路。
據悉,該報告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數字中國研究院、螞蟻集團研究院組成課題組,調研了十幾個省份的近百家中小實體企業后完成。
以上圖片由螞蟻集團授權中國網財經使用
責任編輯:Rex_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