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訂單為盒馬鮮生定向種植農產品的‘盒馬村’模式,成為當下農村發展、轉型的新樣本。”2月15日,昆明市盤龍區第十七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開幕式上,區長高庚代表區人民政府作工作報告,“有機盒馬村”被納入2022年區委區政府工作成績。
【資料圖】
通過3年的探索,位于昆明盤龍區的有機蔬菜“盒馬村”,通過穩定訂單鏈接全國市場,為區域城鄉統籌、可持續發展探索出新模式。
(圖:昆明盤龍區中所村,返鄉工作的年輕人)
去年7月,全國首個有機蔬菜“盒馬村”在昆明市盤龍區滇源街道中所村揭牌。儀式上,盒馬與當地簽下價值3億元的有機蔬菜采購訂單。
“此前有機菜種植成本高,普通消費者吃不起。企業愁銷路,農民愁出路。”云南蕓嶺鮮生農業發展有限公司集團副總經理張建說,2019年,公司首次跟盒馬合作后,通過規模化的穩定訂單,為企業降低了生產、認證成本,使得“高端定制化”的有機菜,進入尋常人家。
根據滇源街道提供的數據,截至去年底“有機盒馬村”種植面達3000畝,已有33種有機蔬菜在盒馬全國門店上架,價格僅為普通的蔬菜1.5倍。無農藥、無化肥、無激素的有機蔬菜,逐漸得到消費者歡迎。
“盒馬村”指根據盒馬訂單,產銷之間形成穩定的供應關系,推動農產品標準化、精細化、品牌化改造,發展數字農業的村莊。盒馬村的出現,激發了當地農業轉型的新活力。
曾幾何時,位于滇池源頭水資源保護區的中所村,也面臨著保護環境與發展經濟之間的矛盾。保護區成立后,區域內工業搬遷、傳統農業暫停,讓不少年輕人外流。但如今,有機農業不僅創造了更高收益,還通過“零碳”種植技術,鞏固了當地環境優勢。
“地還沒耕,訂單先來了。”在“有機盒馬村”,很多回鄉就業的年輕人都有此感觸,有機蔬菜被精細包裝,賣到大城市的商超,收益穩定,農民再也不愁菜賣不上價。
張建表示,以前中所村的農民,平均月收入1800至2000元,到基地工作后月薪已突破8000元,不少夫妻共同在“盒馬村”找到工作。有了生產收益,越來越多有技術的年輕人開始回流,基地員工的平均年齡從60歲降到40歲。
盤龍區區長高庚表示,基于“有機盒馬村”打造訂單式農業,正是盤龍促進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的具體實踐。
(圖:大理七彩番茄盒馬村,1100畝數字化大棚)
不只是昆明的中所村,當天不少云南的特色鄉村都通過“盒馬村”模式,積極轉型數字鄉村建設。
盒馬全國生鮮采銷總監孫宏偉表示,盒馬目前已在云南設立7個盒馬村,把曲靖的苗苗菜、大理的七彩番茄、普洱的國產牛油果打造成了盒馬爆款。今年,盒馬會持續加大在云南的基地建設,預計用一年時間,讓云南盒馬村數量翻倍。
(圖片由盒馬授權發布)
責任編輯:Rex_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