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存中是南宋初期時期的名將,身材魁梧,性情沉鷙。今天趣歷史小編為大家帶來了一篇文章,歡迎閱讀哦~
楊存中原名楊沂中,是個“少警敏,誦書數百言,力能絕人”的文武全才。他因祖父和父親均先后壯烈犧牲在抗金前線,長大后決定棄文學武,“學孫、吳法,善射騎。”應募從軍后,他屢建功勞,積累了豐富的實戰經驗。
金兵再次圍困汴京時,楊沂中遂主帥進京勤王,因實力超群被主帥力薦給宋高宗充當侍衛官。楊沂中深知責任重大,“晝夜扈衛寢幄”,全天候守護宋高宗。宋高宗“知其忠謹,親信之。”
(相關資料圖)
宋高宗御駕親征盤踞任城(今山東濟寧任城縣)的大盜李昱,楊沂中率數騎搦戰,大顯神威“擊殺數百人。”宋高宗“乘高望見”楊沂中甲胄渾身是血,誤以為他身負重傷,急忙鳴金收兵。近前一看,原來他毫發無損,身上“皆污賊血。”宋高宗“壯之,飲以酒”,舉杯相邀:“酌此血漢!”楊沂中一飲而盡,豪氣干云再請出戰:“賊人已被殺得膽碎,即刻便可束手就擒!”他率部大破盜匪,成功收復任城。
他隨主帥討伐嘉興流寇時,身先士卒登上城樓立下首功。主帥因官軍傷亡慘重意欲屠城泄憤,楊沂中宅心仁厚“力諫止之”,終于使主帥僅將賊首斬首示眾,嘉興全郡得以保全。
(二)南渡建功
宋高宗南渡后,楊沂中鞍前馬后殊死保護皇室安全,“以奇功遷文州防御使、御前中軍統制”,被宋高宗賜名“存中”。
淮南招捉使李成公然反叛,“聚眾為盜,鈔掠江南。”楊存中隨主帥討伐李成所部。在軍事會議上,諸將建議分道進軍,楊存中力排眾議:“敵軍聲勢浩大,我軍如分兵進剿則兵力分散,難以制勝。且諸位將軍職位相同、能力相當,如果沒有主帥督促,必定不能協同作戰!因此,我軍理應攥成拳頭共同對敵!”建議被主帥采納,宋軍“整軍至豫章。”楊存中擔任前鋒,“率兵數千,首破賊于玉隆觀,追至筠州。”
賊軍首戰失利,“賊驍將以眾十萬來援”,在筠河兩岸扎營。楊存中向主帥建議:“敵眾我寡,我們必須出奇制勝。請主帥讓屬下統帥騎兵,您率步兵正面攻擊敵人!”半夜,楊存中率騎兵“銜枚渡筠河,出西山”,居高臨下從敵軍背后發起猛烈攻擊。主帥率步兵正面夾擊,楊存中的騎兵部隊取得“俘敵八千人”的勝利。
此時,月明星稀,楊存中還沉浸在喜悅中,騎兵將領們突然集體進見,以各種理由請求將八千俘虜悉數殺死。楊存中堅決反對:“殺降,吾不忍!”諸將轉求主帥,八千俘虜最終在月光下被集體屠殺。楊存中愛莫能助,化悲痛為力量,“乘勝追至九江”,終于將李成殘部趕到北方。
(三)違心受命
宋高宗授予楊存中神武中軍統制職務,負責掌管皇宮衛隊。主帥奏請將楊存中留在野戰部隊發揮更大作用,宋高宗不答應:“禁軍缺乏得力將帥,且朕選定之人,豈可改變!”楊存中謙遜推辭未果后,無奈就職視事。
當時,禁軍“軍卒不滿五千”,老弱病殘還占了一半。楊存中奏請將借調至其他部隊的禁軍士兵全部調回皇宮聽用,并嚴格訓練考核,使禁軍面貌煥然一新。
1141年10月中旬,秦檜遵照宋高“要活底岳飛來”的密旨,派楊存中持公文至江州秘密拘捕早已無兵無權的岳飛。楊存中如雷擊頂,悲憤交加。原來,楊存中與岳飛等名將是結拜兄弟,因年齡最小被弟兄們稱為“十哥”。秦檜指名令他密捕岳飛,分明是一箭雙雕的毒計。
楊存中百般無奈至江州拜見岳飛,岳飛開心大笑出門迎接:“十哥,汝來何為?”楊存中遮遮掩掩道:“無事,叫哥哥!”雙手遞上公文。岳飛看罷公文,不動聲色走進內宅。楊存中尷尬端坐客廳,一個丫鬟款款而出“捧杯酒勸。”楊存中感慨萬千,心想:“岳大哥肯定已在內宅自刎,臨死想拉個墊背的,用毒酒‘要我同死!’罷罷罷,為忠義而死,值!”他一飲而盡,靜待毒發。岳飛笑著出來道:“‘此酒無藥,我今日方見汝是真兄弟!’就沖十哥豪氣干云,我隨您走!”
岳飛冤案鑄成后,宋高宗批示:“‘岳飛特賜死......令楊沂中監斬!”楊存中親眼看著受盡酷刑的岳大哥寫下“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字后,被殘酷殺害,內心受到難以言說的震動。
(四)反對議和
楊存中針對金主完顏亮南侵意圖,“上備敵十策”,并臨危受命“往京口,為守江計。”他與虞允文在采石磯大敗金兵,打得完顏亮被部下弒殺,且在金國請求議和時奏請朝廷嚴詞拒絕。
宋高宗至建康,詔令楊存中護駕,盛贊他:“楊存中唯命東西,忠無與二,朕之郭子儀也!”金國再次請求和議,楊存中奏請將金使在江口拘留,讓他給新金主寫信轉達南宋和議條件:歸還中原百姓及國土、減少歲幣、恢復邊界、雙方結為兄弟之好。如果新金主拒絕,“請斬其使”,趁機圖謀恢復中原。宋高宗對北伐毫無興趣,對他的建議置若罔聞。
宋高宗禪位后,即位的宋孝宗雄心勃勃,發動隆興北伐,結果“王師潰于符離”,招致“金人再入關。”朝臣茍且偷安,商議將剛從金國手中經浴血奮戰奪回的戰略要地和尚原再次割讓給金兵。楊存中上表反對:“和尚原乃隴右藩籬要害之地。金兵如得此地,即可窺視漢川;我軍固守此地,便能進軍秦雍。況且,我軍為奪取和尚原付出過慘重代價,豈可拱手讓給金人?”楊存中憑一己之力,終于保住和尚原。
“金人復攻淮甸”,楊存中被任命為江淮都督。他進宮辭謝時,宋孝宗親切賜座,并賜給玉鞍勒以壯行色。楊存中赴任后,見“諸軍各守分地,不相統一”,于是召開軍事會議進行協調,終于使得各部同心同德相互協同。宋孝宗非常欣慰,親自寫信表揚他:“諸帥協和,互相策應,卿之力也!”
金兵先頭部隊渡過淮河南侵,宋廷商議舍棄淮河死守長江。楊存中旗幟鮮明反對,派兵阻擊敵軍并加強長江防線,做好打持久戰的充分準備。金兵因國內發生緊急事變,停止進犯請求和好。楊存中勝利完成任務,率部班師。
1166年,楊存中“卒,年六十五”,被朝廷追封為和王,謚號“武恭”。
楊存中“天資忠孝敢勇,大小二百余戰,身被五十余創。宿衛出入四十年”,極少犯錯。雖曾被彈劾“權寵日盛”而被罷免軍權,但官復原職后始終忠心耿耿保衛皇宮。宋高宗“眷存中尤深”,曾對群臣道:“朕對存中,關愛勝過對子弟!”宋孝宗即位后,對楊存中極為尊重,“尤禮異之”,只尊稱他郡王,從不稱呼名字。
楊存中雖是名將,但深諳高處不勝寒之。義兄岳飛無辜被害為他敲響了警鐘。因此,他忍痛將耗費十年營建改造的“極山川之勝”鳳山高檔別墅無償“獻于朝廷”,另建新居。他晚年從江淮班師回朝后,得知朝廷正大力號召屯田,立刻向朝廷獻出在楚州購買的三萬九千畝私田。
為國家舍生忘死,對君王竭盡忠誠,對部下選賢任能,對自己警鐘長鳴,這就是楊存中深受兩代皇帝信任重用的原因。
責任編輯:Rex_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