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近日,市場監管總局召開專題新聞發布會,就《快遞電子運單》(GB/T41833—2022)和《通用寄遞地址編碼規則》(GB/T41832—2022)兩項國家標準進行了解讀。其中,涉及到的個人信息保護、綠色包裝標準化和順應數字化轉型等創新舉措引起廣泛關注。
據介紹,市場監管總局(國家標準委)近日批準發布的《快遞電子運單》和《通用寄遞地址編碼規則》兩項國家標準已正式實施,為進一步規范郵政行業發展、順應行業數字化轉型、不斷優化改善從業人員和用戶體驗提供了技術支撐。
據市場監管總局標準技術司副司長徐長興介紹,《快遞電子運單》基于2015年發布的郵政行業標準制定。該標準規范了快遞電子運單的類別、層數及規格尺寸,推薦快遞企業使用一聯運單,取消了原行業標準中的三聯運單;明確了快遞電子運單上碼號區、目的地信息區、收件人信息區、寄件人信息區、內件信息區、簽收區等不同區域及信息內容要求,進一步優化區域劃分與布局。該標準提出了快遞電子運單所用紙張、背膠、油墨,以及字體字號、隱藏及加密處理、膠粘物理性能等一系列技術指標,并給出檢驗方法,進一步規范快遞電子運單的生產、使用和檢測,推動電子運單替代紙質運單,更好地滿足寄遞用戶個人信息保護和快遞業綠色環保發展需要。
“《快遞電子運單》國家標準設立了專門章節,強化了個人信息保護內容。”國家郵政局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涂剛表示,一是禁止顯示完整的個人信息。快遞企業、電子商務經營主體等應采取措施,避免在電子運單上顯示完整的收寄件人個人信息。收寄件人姓名應隱藏1個漢字以上,聯系電話應隱藏6位以上,地址應隱藏單元戶室號。二是推薦對個人信息進行全加密處理。快遞企業、電子商務經營主體等宜采用射頻識別、手機虛擬安全號、電子紙等技術手段,對快遞電子運單上的個人信息進行全加密處理。三是規范個人信息相關內容的讀取權限。快遞電子運單上隱藏的、加密的信息內容,僅限于快遞企業及其授權的第三方、相關管理部門使用相關設備合法讀取。
《通用寄遞地址編碼規則》則順應我國郵政業數字化轉型發展需要,提出了通用寄遞地址編碼的編碼原則、編碼規則和編碼維護要求。該標準中給出的通用寄遞地址編碼由國家(地區)碼、衛星導航定位系統碼、寄遞位置碼等基礎編碼,以及企業碼、物品屬性碼等擴展編碼兩大部分組成。“該標準是支撐郵政業數字化、智慧化的一項基礎標準,首次實現全行業地址信息及編碼體系的統一,其不僅用代碼化寄遞地址替代文本地址,提高寄遞地址的精準度,方便寄遞企業和廣大用戶,更重要的是,該標準將引導全行業的郵政企業、快遞企業使用統一的寄遞地址編碼,促進開放共享,加速郵政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升級。”徐長興表示。
“通用寄遞地址編碼的應用場景十分廣泛。”國家郵政局政策法規司副司長劉瑩解讀道,比如,應用在無人機、無人車上,可以實現自動導航和智能無接觸服務;應用于地址信息不詳的邊遠地區,可以精準定位到厘米級的具體地址,實現準確的收寄和投遞;應用在“郵快合作”“快快合作”領域,可以連通不同企業的數據信息,實現共同分揀、共同投遞等。
下一步,市場監管總局(標準委)將配合國家郵政局,加大對兩項國家標準宣貫實施力度,進一步提升快遞電子運單等綠色包裝產品的應用水平,鼓勵寄遞企業積極采用通用寄遞地址編碼,支撐起暢通高效、開放共享、安全可靠的寄遞物流服務體系構建。
責任編輯:Rex_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