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報記者 沈釗
面對2月底以來摩拳擦掌的京東“百億補貼”的進攻,在國內市場“無動于衷”的拼多多在出海業務上有了新的動作:據最新消息,拼多多跨境電商業務將于3月13日正式進入澳大利亞、新西蘭,持續推動中國制造業直連澳洲以及全球市場。機構指出,在國內流量紅利見頂的背景下,電商出海將是國內電商平臺重要的第二增長曲線。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海外霸榜,快速擴張中
去年9月,拼多多正式在北美地區上線跨境電商平臺TEMU。自上線至今,TEMU已經實現對國內制造業品類的全覆蓋,先后推動服裝、數碼、家電、箱包、戶外、配飾、玩具、文具等上萬家制造業企業成功出海。目前,TEMU平臺上的女裝、小家電等熱銷產品已經實現單品日銷1萬件,單店日銷超過3萬單。
與國內的代理電商模式不同,TEMU在海外做的是保姆式的類自營平臺。即TEMU負責商品定價、營銷獲客、履約(由合作方提供服務)等環節,商家作為供應商只需備貨到倉,平臺最終賺取購銷價差,承擔獲客、履約等成本。
此前網上流出的拼多多《跨境電商招商指南》(以下簡稱《指南》)顯示:“商家入駐拼多多跨境平臺,無需繳納任何費用,零元入駐,零傭金。”《指南》中還特別注明:“面向北美市場,商家無需復雜的運營手續,和對應的招商小二確認選品和價格即可。”
但是,與國內自營平臺普遍“價貴”不同的是,TEMU這樣的類自營平臺很好延續了拼多多“極致性價比”的用戶心智。有試運營過TEMU平臺的商家表示,價格較低的產品更容易通過平臺審核;另有商家稱,服裝類的商品價格要低于阿里1688價格的10%-20%才更容易過審。
“極致性價比”的策略確實奏效。TEMU自上線之后也深受海外消費者的喜愛。截至2023年2月23日,TEMU在App Store購物榜、Google Play購物榜中分別霸榜69天、114天,新增下載量超過4000萬,成為中國制造業直連海外消費者的新平臺、新渠道。而上一個能夠以類似姿態霸榜的APP還是SHEIN。
值得一提的是,TEMU上線4個月后,擴張計劃便被提上日程。除了早先便有規劃的全面啟動北美市場外,在今年2月初,TEMU開啟了加拿大站點;而到了3月初,TEMU進軍澳大利亞、新西蘭的消息已被坐實。
接近拼多多的人士認為,這非常符合拼多多的“性格”。此前從2015年9月創立到登陸納斯達克,拼多多只用了兩年11個月的時間,刷新了中國互聯網企業的最快上市紀錄。現在拼多多顯然希望在海外復制這種速度。
“為了助力中國制造業一站銷全球,在TEMU正式登陸澳洲后,已在北美市場上線的國內制造業產品,也將同步進入澳洲市場。”拼多多跨境電商業務相關負責人表示,在籌備澳洲市場期間,拼多多也將繼續向國內制造業的品牌商家、中小企業、源頭工廠全面開放,并對入駐的商家提供0傭金、0保證金的優惠政策,以及流量支持,資源補貼等一攬子扶持政策。
該負責人還表示,為了更好服務企業和商家,拼多多跨境電商將對出海的制造業企業提供全方位的基礎設施服務,包括國內外倉儲、跨境物流以及售后服務等,為制造企業打通“全鏈路”的跨境通道。
政策扶持,出海正當時
就在3月6日,京東上線“百億補貼”打響國內電商的價格戰,這意味著國內電商的競爭愈發劇烈。而與此同時,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鼓勵平臺企業在國際競爭中大顯身手”的政策支持,多重背景因素下,出海成為各大電商企業當下重要的第二增長曲線。
記者梳理發現,在電商出海這個領域,除了當下關注度最高的SHIEN、TEMU外,國內幾大巨頭早有布局。在2022年12月,阿里因年內第三次向東南亞電商平臺Lazada注資再次引發諸多關注。自2016年收購Lazada以來,阿里方面便一直在向其“輸血”,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相關資金總額已達到約48億美元。
而在TEMU上線不久前,字節跳動旗下海外快時尚獨立站IfYooou登陸歐洲市場,而在此之前,字節跳動還曾先后推出獨立站Dmonstudio以及獨立電商APP Fanno。此外,字節跳動旗下的TikTok也于2021年便開始在印度尼西亞試水直播電商業務TikTok Shop,并不斷加快擴展的步伐。
京東方面則依托于自身的供應鏈優勢,將重點放在了物流倉配等更“重”的環節。截至目前,京東在全球擁有近100個保稅倉庫、直郵倉庫和海外倉庫,供應鏈服務覆蓋全球近230個國家和地區。
就連一向被調侃“沒有電商基因”的騰訊,也早早布局并投資了電商平臺Shopee的母公司Sea。2022年6月,騰訊以2.63億美元購買了Flipkart的股份,該公司目前是印度最大的B2C電商平臺,有“印度亞馬遜”之稱。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來,全球經貿形勢變得極其嚴峻,外需走弱、訂單下降成為我國外貿當前的主要矛盾。全國各地也相繼出臺一系列政策,支持外貿企業抓訂單、拓市場。
如今年2月,財政部、海關總署、稅務總局聯合發布《關于跨境電子商務出口退運商品稅收政策的公告》,對符合規定的跨境電商出口退運商品免征進口關稅和進口環節增值稅、消費稅,出口時已征收的出口關稅準予退還。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B2B與跨境電商部高級分析師張周平分析認為,該政策的出臺,為跨境電商出口企業挽回了退運成本,使企業減少后顧之憂,也將為跨境電商行業發展注入信心。
“特別是像安克、澤寶、棒谷、有棵樹、跨境通、通拓、賽維、子不語、三態、傲基、致歐、易佰等跨境大賣家,因為銷量大海外備貨多產生的退運需求更大,政策充分考慮了跨境電商企業的訴求和利益,推動我國跨境電商進出口稅收政策的更加完善,也促進了出口跨境電商行業的快速發展。”張周平稱。
而作為平臺方,拼多多則在去年正式上線跨境電商業務后,為國內的制造業企業量身定做“2022多多出海扶持計劃”,旨在發揮平臺的數字化優勢,從產品結構、設計研發、生產制造、品牌打造等方面,為制造業企業提供全鏈路的數字化服務,助力中國制造企業在出海的過程中實現轉型升級,進一步提升國際競爭力。
“今年3月開始,多多出海扶持計劃的專項團隊將先后深入廣東、福建、浙江、江蘇、山東、河北、安徽、陜西、四川、湖北等國內100個優質產業帶,全面推動制造業企業出海拓市場,加快數字化轉型升級,更好地參與國際競爭。” 拼多多跨境電商業務相關負責人表示。
中信證券指出,在政策大力支持以及配套服務體系完備的情況下,中國跨境電商市場份額有望持續增長,2024年我國跨境電商市場規模有望達2.95萬億元,在全球電商市場(除中國)占比有望由2021年的8.6%提升至13.1%。基于成熟電商模式在國內的成功實踐,看好國內頭部平臺根據自身優勢進行的能力輸出以及為公司帶來的潛在估值增量。
責任編輯:Rex_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