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作為靈活變化環境的快速反應,微證書使個性化、快速化和可及性的技能發展成為可能,并成為解決歐洲面臨的消極就業和技能不匹配問題的良好途徑。為了彌補高等教育機構提供的技能培養和雇主技能需求之間的差距,歐洲在微證書領域進行了諸多探索。文章追蹤歐洲提供微證書的背景,分析當前歐洲微證書認證的進展和面臨的挑戰,梳理微證書未來發展的三種使用情境,包括僅在教育系統內使用、在教育體系和勞動力市場兩種系統使用、全社會使用,同時介紹微證書發展的未來路徑,以期為我國微證書的發展和終身學習提供借鑒。
【資料圖】
當今世界,自動化技術的發展與數字技術的融合對人們的認知和社交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 在歐洲,為了適應勞動力市場的快速變化,從業人員需要提升技能以縮小自身能力水平和就業市場技能需求之間的差距,進而保障自己的就業。由于新冠病毒感染疫情對就業市場造成巨大沖擊,成人學習者對短期技能學習課程的需求日益增加。微證書(micro-credentials)使有針對性、靈活地獲取知識和技能成為可能,從而進一步彌補高等教育機構的技能培養和雇主需求的技能之間的差距。 [2][3] 同時,微證書通過吸引不同階段的學習者促進終身學習社會的構建,對推進歐盟2025年實現歐洲教育區(European Education Area)目標具有一定的價值。
然而,當前有關微證書的定義和質量保障缺乏統一標準,導致社會對微證書的信任和普及度不高。 [4] 微證書的形式與類別復雜多樣,這一主體多樣化的特征導致不同認證方式紛繁多樣。為了突破微證書支持靈活學習的阻礙,歐盟采取行動對微證書領域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如2019年歐洲慕課聯盟(European MOOC Consortium)發布《通用微證書框架》( Common Micro-credential Framework,CMF ) [5] ,這是一個共同的歐洲參考框架,旨在使微證書標準化,使其在不同國家和系統之間更具可讀性和可理解性。2020年歐盟發布《通向微證書的歐洲路徑:歐洲高等教育提供微證書的實踐和共性研究》( Towards a European Approach to Micro-credentials: A Study of Practices and Commonalities in Offering Micro-credentials in European Higher Education ) [6] 報告,分析了保障微證書質量的方法以及將其納入歐洲和國家資格框架的可能性。歐盟委員會于2021年12月通過了《歐盟委員會關于促進終身學習和就業能力的微證書的建議》( Proposal for a Council Recommendation on a European approach to micro-credentials for lifelong learning and employability ) [7] ,針對當前歐洲微證書實施過程存在的一系列問題提出了解決辦法,確定了新的歐洲微證書定義,并明確微證書的構成要素,為當前歐洲各國推進微證書的發展提供了有效的行動建議。歐盟委員會在區域間采取的行動舉措是微證書國際化發展的有益實踐,基于此,本文分析當前歐洲微證書的認證進程及其面臨的挑戰,并梳理微證書的三種使用情境和四條發展路徑,以期為我國微證書的發展和終身學習提供借鑒。
一、微證書的歐洲定義
缺少關于微證書的通用定義是影響微證書應用與發展的最大障礙。 [8] 因此,作為微證書實施落地的關鍵,確定統一的微證書定義一直是歐洲相關政策和研究項目的熱議話題,如歐洲技能議程(European Skills Agenda)、2020年奧斯納布呂克職業教育與培訓政策宣言,以及歐盟“2025歐洲教育區”目標都強調建立通用的微證書定義,以作為建立歐洲更廣泛、更統一的微證書框架的基礎。
(一)歐洲微證書的定義
歐盟建議各國采納歐盟通用微證書定義,在此基礎上建立各國的微證書認證框架和制度。歐盟微證書通用定義中的“微證書”主要指學習者通過少量學習獲得的學習成果記錄,這些學習成果根據透明且明確定義的標準進行評估。 [9] 微證書包含以下特點:“微證書提供者”多元,包括教育培訓機構、社會合作伙伴、雇主、民間社會組織和國家政府部門等;課程目標多樣,旨在為學習者提供符合社會、個人、文化或勞動力市場需求的特定知識、技能和能力;微證書歸學習者所有,可以共享、便于攜帶;微證書可以作為獨立的資格證書,也可以通過多個微證書組合成更大的證書;微證書遵循相關部門或行業領域關于質量保障的商定標準。
(二)歐洲微證書的統一標準要素
為了促進微證書的透明度、便攜度以及統一認定,當前在與博洛尼亞的合作下,歐盟已經開發了系列工具,如“歐洲高等教育區質量保障標準與指南”“歐洲資格框架”“歐洲學分轉換和積累系統”“歐洲通行證”“文憑補充說明”等。這些工具的使用促成了統一的歐洲微證書構成要素。微證書構成要素主要從8個方面規范了微證書的組成部分:通用的微證書定義;描述微證書的關鍵信息清單;微證書參照國家資格框架/歐洲資格框架的等級并保持學習成果水平的一致性;微證書包含學術學分;對升學或就業的認可;微證書的發布、存儲和共享;推廣微證書的平臺解決方案;鼓勵接受微證書的激勵措施等。
歐盟指出,為了促進微證書的在社會范圍內的認可,任何微證書都必須提供的一份關鍵的信息要素清單(見表1)。這一關鍵信息要素清單構成歐盟關于微證書的標準,從而促進各級教育和培訓的微證書的公開性和透明度。如此,歐盟標準將包含學習成果、質量保障和評估等各種信息,來幫助大眾對微證書建立信任感。這些信息元素的規定與使用在國家層面與機構層面有所不同,靈活變通。對學習者而言,這些要素能夠為他們提供學習的詳細信息,并且可以免費、安全、長時間地訪問。
表1 歐洲微證書關鍵信息要素清單
二、歐洲微證書認證面臨的挑戰
微證書認證能夠幫助學習者補充學位課程、增強其就業能力以及提高終身學習水平,其優勢已經得到了廣泛的認可,但是當前歐洲在擴大微證書使用范圍、建立利益相關者對微證書的信任、高等教育機構接受微證書方面仍然存在挑戰。
(一)非正規教育普遍性有待提升
對于學習者而言,當前沒有統一標準下的多樣化微證書認證方式,導致他們對微證書抱有困惑,也進而導致人們在就業和勞動力市場上對微證書不夠信任,微證書的廣泛推行受到阻礙。根據2019年經合組織成人技能調查,每年愿意參與非正規教育的成年人數量較少,僅占比40%,且高技能成年人參與非正規教育的可能性(58%)約為低技能成年人的3倍(20%)。 [10] 這意味著未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接受微證書的可能性更低,而要想擴大微證書的使用范圍,如何提升這部分群體對于職業教育與終身學習的意識無疑是一大難題。
(二)利益相關者對微證書的信任不足
目前微證書在勞動力市場上主要是作為傳統學位的補充,雇主一般對微證書的認識水平較低,微證書定義的模糊性和類型的多樣性使得他們對微證書的信任度較低。微證書的構成要素復雜多樣,包括交付模式、內容、提供者、接收學分的可能性、學習時間、先決條件、評估和驗證過程等。同時,微證書的推行優點在雇主的角度尚未顯示出明確的必要性。因此,微證書如何在勞動力就業市場中建立信任是推行歐洲微證書的關鍵事項之一。在勞動力市場招聘過程中,已初步應用數字成績單、區塊鏈驗證技術等輔助微證書得到認可,但目前仍處于萌芽階段,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和質量保障,雇主很難接受正規教育以外的學習證明。
(三)高等教育機構參與不充分
高等教育機構在接受微證書方面也存在一定的挑戰。現有微證書課程的認可程度、課程質量保障限制、缺乏資金支持以及缺乏經過充分培訓的教師等問題都是高等教育接受微證書的考慮因素。盡管歐洲微證書的實施被證明是有益的,但是大部分機構仍處于觀望狀態。此外,缺乏對微證書的共同理解阻礙了質量保障過程和標準,這使得一些機構不愿意為開發此類課程分配時間和人力資源。同時,微證書的提供程序較為復雜,需要高等教育的提供者建立內部程序來設計、交付和認證他們所提供的微證書,沒有可行的數字解決方案,很難得到利益相關方的接受。
三、歐洲微證書的三種使用情境
由表2可知,為了明確微證書的使用途徑并對勞動力市場做出更加積極的反應,歐盟委員會對微證書在高等教育中的角色和目的進行了說明,列舉了微證書的三種使用情境:第一種情境是僅在教育系統內使用;第二種情境是跨越教育體系和勞動力市場的使用;第三種是在所有社會系統中使用。 [11] 不同使用情境取決于高等教育的組織模式,以及政府和政策制定者對微證書發展驅動因素的考慮。
表2 歐洲微證書的三種使用情境
(一)情境一:在教育系統內的認證
微證書在教育系統內的認證是最小作用域的使用情境,針對那些想要在高等教育系統中使用微證書記錄和證明自己能力的學習者,此情境下涉及的要素包括:基礎設施是指必須有一個允許展示和管理微證書的平臺。該平臺的主要功能包括學習者對微證書的訪問和管理權限,以及在不同學校學生管理系統之間導入和導出微證書的選項??蚣軛l件是確保來自其他高等教育機構對微證書的認可和使用,以及對使用微證書認證服務和能力的認可。利益攸關方是指來自所在國和歐洲高等教育系統的政策制定者、高等教育機構和學習管理系統的提供者,以及證書托管服務的提供者。
情境一運用的重點和難點在于學習者先前學習認證。例如,學習者如果沒有通過標準化入學考試,先前學習的知識能否被認可并獲得高等教育入學途徑,或者是學習者當前就讀的高等教育機構能否認可先前學習知識和技能以縮短整體學業時間。高等教育院校面臨如何根據學習者的學習水平、內容和質量來評估先前的學習是否適合他們所在院校的新課程等問題。當前考慮因素包括由教育機構頒發的已完成或未完成的學歷、專業發展及就業相關資格證書以及學習者之前的工作經驗。
總體而言,微證書在教育系統內的認證具有相對容易和快速實施的優勢,有助于大學對新技能或知識領域的出現做出更積極的反應;但由于理論和實踐之間的差距,情境一在提供具備雇主所要求的知識和技能方面欠佳。
(二)情境二:跨越教育體系和勞動力市場的認證
情境二是情境一的擴展,指跨越高等教育和勞動力市場兩個系統的認證,涉及的要素包括:基礎設施主要是指高等教育和勞動力市場之間的接口;框架所必需的條件是指雇主必須承認和采納諸如歐洲技能職業和資格分類(European Skills/Competences Occupations and Qualifications Classification,ESCO)和歐洲通行證(Europass)等歐洲工具;利益相關者是指國家和歐洲高等教育和勞動力市場系統的決策者、ESCO和Europass的管理人員以及證書托管服務提供者。
情境二的出現滿足了勞動力市場對高等教育學習者取得成就的清晰認識,并將其技能與相關組織或行業的需求聯系起來。為了讓高等教育提供者和勞動力市場都能理解和認可微證書,需要創建一種共同標準。這就要求雇主、高等教育機構和其他微證書提供者之間加強聯系,并采用共同標準。ESCO和Europass的開發旨在教育和勞動力市場之間形成共同語言,以接納微證書。Europass是歐洲終身學習和職業管理工具,提供了數字基礎設施,可以在頒發微證書時使用。2020年7月啟動的Europass平臺也在后臺使用ESCO術語,為學習者個人學習機會技能和技能提供建議。
情境二有助于緩解歐洲的技能挑戰,如技能不匹配、技能差距等,并使人們的技能概況更加清晰可見。然而,實現場景二可能面臨的挑戰是達成共同標準和成就的具體描述,良好的術語描述和質量保障可以適當減少這種問題的風險。
(三)情境三:所有社會系統的認可
情境三允許學習者遵循更靈活的途徑,在勞動力市場、家庭和公民之間切換,并通過不同提供者提供的機會來學習。這種情況對圍繞微證書創建的教育生態系統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為它只能在所有社會系統認可和交流的低摩擦水平下真正工作。然而這種情況不太可能僅僅通過標準和技術匹配的組合或者單純靠技術來實現。認證也是一個社會過程,高度依賴于信任給予制度的存在。這就需要對認可技能的文化進行變革,這種文化可以概括為“公共認可”一詞,是一種對生活中所有領域的所有學習成果和成就的認可。情境三是最有利于促進終身學習發展的場景,但它的缺點在于能夠響應當前需求的時間范圍內最難實現跨越所有系統的實施。
四、不同高等教育模式下歐洲微證書發展路徑
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高等教育模式向復雜化、多階段、非線性的方向發展,微證書發展的路徑取決于高等教育的組織方式以及目前和未來提供高等教育的方式,這決定了微證書在每個路徑中所扮演的角色?;诟叩冉逃峁┑牟煌闆r,微證書有以下四種發展路徑。 [12]
(一)路徑一:電子寵物型(Tamagotchi)
在第一種模式中,學習者通常已經完成中等教育,然后繼續接受高等教育。學生在高等教育機構注冊,并相對集中地學習3~5年,最終完成所注冊的高等教育課程。這第一個階段的大部分學習都是非正式的,與第一個學習計劃沒有直接聯系。這一路徑遵循了傳統的高等教育概念,即高等教育中學習的知識和技能給了學習者靈活適應未來需求的能力。電子寵物往往只運行電腦或因特網服務器上特定的程序,在以此為喻的路徑下,微證書僅認可正規教育,且只能遵循線性、單向性發展。
(二)路徑二:疊疊樂型(Genga)
(三)路徑三:樂高積木型(Lego set)
在第三種路徑中,學習者是高度自我激勵并自力更生的,利用現有的資源完善自己的學習計劃,并從各類教育提供者處獲得認證。學習者完成的學習單元鏈描述了個人學習計劃,對學習單元的認證取決于高等教育領域內組織認證的方式。學習者也可能會選擇獲得額外的證書,以便在現有的職業道路上改變職業或提高技能。樂高積木形狀多樣,可以拼插出變化無窮的造型,在以此為喻的路徑下,正規高等教育可分解成一個個小的學習單元,微證書可作為學習模塊嵌入正規教育中,學習者可通過學習單元的堆疊實現高等教育更大范圍的認可。
(四)路徑四:變形金剛型(Transformer)
在第四種路徑中,學習者在學校和新的學習期之間有一段很長的間隔期。他們重返高等教育,可能是出于改變職業或提升職業技能的需要而獲取新的基礎知識和技能,他們在相對集中的3~5年的時間里學習,然后完成高等教育課程,期望返回或重新進入勞動力市場,這種類型的高等教育提供滿足了學習者的個人需求,另一方面也有可能是為了提高正規教育水平。在這種情況下,在設計學習計劃時,認識到學習者以前的一些學習和能力是有意義的。變形金剛可靈活改換造型和載具形態,在以此為喻的路徑下,學習者在經歷長時間的學習中斷后的先前學習成果仍可得到認可,與正規高等教育建立關聯。
歐洲微證書在開發過程中有必要明確最重要的驅動因素和最值得期待的學習結果,這些決定了學習情境和學習方法的賦能。政策制定者需要就是否只在教育系統、教育和勞動力市場或其他所有社會系統中認證微證書這一觀點達成一致,還需要判斷是否在正式或非正式學習中使用微認證。無論決策者采取什么抉擇,都將對微證書的設計和認證產生不同的影響。
五、總結與建議
歐盟近幾年來不斷加快建立歐洲通用微證書的研究,不論是從國家還是國際的角度看,微證書將成為終身學習的常態化特征。當前歐盟層面微證書的情況及其未來發展方向,為我國發展微證書和建設學習型社會提供參考。
第一,微證書認證的首要前提是確定微證書的共同定義。歐洲多年來針對微證書在國家和國際層面的推行展開了諸多研究和實踐,結果發現微證書使用和認證過程中存在的各種問題,其根源大多是由于缺乏統一的微證書定義。在經過歐洲各利益相關方不斷地實踐探索與交流之后,歐洲微證書的定義才逐漸趨于一致。進一步推進微證書在全國范圍內的實施,需保證政府、教育機構、培訓提供商、平臺等對微證書的定義、框架等達成一致,建立完整的微證書生態系統。
第二,微證書推廣必須要做好微證書的質量保障。目前,不論是在國際上還是在我國,微證書質量保障的相關措施仍不成熟。但是,歐盟委員會目前正在開展的工作很有可能推動該領域發展,從歐洲層面確定統一微證書定義和構成標準,有利于形成保障微證書認定的資格框架。在這一問題上,歐洲已經率先走完一步,從歐洲的經驗可以看出,質量保障、設計嚴謹和標準一致是保證微證書在今后被廣為接受的關鍵原則。因此,確保微證書在我國教育領域得到廣泛應用和可持續發展,完善微證書相關質量保障程序和政策是前提。
第三,微證書的涵蓋范圍包含了高校提供的學位課程微證書、繼續教育微證書、通用課程微證書等。無論是制定微證書通用框架還是確定國家政策,都需確定明確微證書認證的范圍,充分了解利益相關者對微證書未來發展的意見。他們對微證書的了解和認識不足容易導致微證書認證受到阻礙,因此,目前的研究和發展實踐必須重視調動各利益相關方共同參與微證書的開發和推廣中。
參考文獻:
[1]European Commission. Council recommendation on upskilling pathways: new opportunities for adults[EB/OL]. (2020-06-25)[2021-05-23].https://ec.europa.eu/info/sites/info/files/file_import/implementation-report-upskilling-pathways_en.pdf.
[4]Deakin University. Making micro-credentials work for learners,employers and providers[EB/OL]. (2019-08-02)[2022-12-29].https://dteach.deakin.edu.au/2019/08/02/microcredentials/.
[5]European MOOC Consortium. EMC common microcredential framework[EB/OL]. (2019)[2021-05-23]. https://emc.eadtu.eu/images/EMC_Common_Microcredential_Framework_.pdf.
[7]European Commission. Proposal for a council recommendation on a European approach to micro-credentials for lifelong learning and employability[EB/OL]. (2021-12)[2021-05-23].https://education.ec.europa.eu/sites/default/files/2022-01/annex%202%20to%20the%20proposal%20on%20micro-credentials.pdf.
[8]MicroHE.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of micro-credentials in Europe[EB/OL].(2019-12)[2021-05-23]. https://microcredentials.eu/wp-content/uploads/sites/20/2019/12/WP3-Interviews-with-Key-Stakeholders-Decision-Makers-Overall-Summary-Report.pdf.
[9]European Commission. Final report:a European approach to micro-credentials——output of the micro-credentials higher education consultation group[EB/OL]. (2020-12)[2021-05-23]. https://education.ec.europa.eu/sites/default/files/document-library-docs/european-approach-micro-credentials-higher-education-consultation-group-output-final-report.pdf.
[10]OECD.Getting skills right: future-ready adult learning systems[EB/OL]. (2019-02)[2021-05-23].https://www.oecd.org/employment/skills-and-work/adult-learning/Policy-Brief-Future-ready-adult-learning-2019-EN.pdf#:~:text=Getting%20Skills%20Right%3A%20Future-Ready%20Adult%20Learning%20Systems%20sets,future%20readiness%20of%20each%20country%E2%80%99s%20adult%20learning%20systems.
作者簡介:王全麗、彭麗華、陸程圓,上海外國語大學國際教育學院
來源:《世界教育信息》2023年第1期
世界教育信息
投稿網址:
http://jyxi.cbpt.cnki.net
責任編輯:Rex_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