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們,太香了,
說它是電子垃圾的出來挨打”
(資料圖片)
“聽我的,千萬別買了,
這波就差收智商稅了”
……
這是功能少、畫質渣,積灰、生銹,擱置多年的老古董相機爆紅后,在社交平臺上出現了兩種聲音。
但不可否認的事實,曾經你愛理不理的CCD老相機,又被這屆年輕人重新撿了回來,還玩成了潮流。
(社交平臺截圖)
甚至交流的心得體會,
也沖上了熱搜
在社交平臺上隨手搜索“CCD”,就會發現相關筆記高達135萬篇,被提到最多的是“朦朧美”“氛圍感”,同時也切中了年輕人所追求的“原片直出”“膠片質感”。在二手閑置平臺和線下交易市場,它們的身價飆漲十幾倍,甚至出現“一機難求”的熱度。
一路飛快進階的數字產業,埋藏了許多生不逢時的電子產品。當過氣翻紅的CCD相機再次橫掃我們的視野,它們會是又一波智商稅嗎?熱潮之后,誰又會是下一個陷入年輕人狂歡的“電子古董”呢?
(社交平臺上有網友分享CCD相機)
只為令人上頭的“氛圍感”,
網友翻箱倒柜“回到過去”
“我收藏了不少膠片機,曾經有段時間也迷上‘復古’。只不過在潮流面前,CCD相機能火成這樣,很多人都沒想到。”最近,玩了20多年攝影的杭城時尚圈潮人鐘先生,也在身邊好友的“安利”下,翻箱倒柜,找出了自己在2006年買的LeicaD-LUX2。
回憶這臺跨越17年的老徠卡,鐘先生說,當時用5000多元拿下,年代實在是有點久遠,相機電池和充電器都找不到了。“幸好,我上網搜了一下,竟然還有可匹配的電池和充電器。”
重新充滿電的相機,又“活”了過來,鐘先生迫不及待地上手試了試。
(鐘先生提供的老相機圖)
“相機運作一切正常,但是距離‘完美’還是差一點。”為什么這么說?
“因為這只相機的畫質還是太好了,如果我沒記錯的話,它應該有840萬像素。”鐘先生說,現在最流行的,應該是2000年左右生產的CCD相機,百萬像素左右,有的“極品”款甚至只有35萬像素,“復古質感的風格,這個像素最容易出效果。”
什么是“CCD”相機?這指的是以CCD(電荷耦合器件)作為感光元件的數碼相機,又被稱為卡片機。但在1998年,CMOS圖像傳感器誕生了。千禧年之初,各大廠商都開始逐漸把背照式CMOS使用在不同的數碼相機產品上。從此,CMOS圖像傳感器迅速發展。
以當下的眼光來看,CCD已算不上“科技與狠活”,完全可以理解為老式數碼產品。在飛速迭代的電子數碼產品面前,“老掉牙”的電子產品,不得不走上二手閑置的命運。但從去年開始,被明星、博主帶火的“電子古董”迎來轉機,一路翻紅。
(網友留言)
“說白了,以前的CCD相機像素不高,拍出來的照片畫質比較‘渣’,但這種‘渣’在現在看來,卻在許多人眼中成了一種獨特的美。”鐘先生說。
在視頻號里分享了CCD拍攝技巧vlog,在90后姑娘小亦看來,CCD相機存在像素低、難對焦等問題,這些本來是它的缺陷,但是低像素和粗顆粒的特質,在無意中反而讓相片擁有一種年代感和朦朧感。
CCD的價格漲得有多快?
身價翻了十幾倍
“新到貨了,今日上新尼康S220銀色藍色”“今天新到4臺,佳能A470、SD1000、ISUXi”“今日上新三星藍調NV3Cyber40”……杭城數碼賣家阿蘭時不時在某平臺上記錄店里新上架的二手CCD相機。
從去年10月開始,曾被網友調侃成“論斤賣”的老式相機,尋得了自己的春天。
據某閑置交易平臺上周的最新數據顯示,“CCD相機”近期相關搜索周同比上漲近20%,不少人挖出了壓箱底的寶貝掛上了某二手平臺,售價跨度不小,從數百元到上千元不等。
緊隨熱度而來的,是這批過氣“電子古董”今非昔比的身價。
在浙江省家電市場三樓的一家二手攝影器材店,在售的CCD相機,整整擺滿了一排櫥窗,款式多樣,價格跨度不小,從四五百元到大幾千元都有。
“在杭州,想要線下購買CCD相機的話,找我們這兒準沒錯。”女店主柯柯,面對來往的年輕顧客不停吆喝。
三個學生模樣的女生,聽著柯柯的介紹,頗有些心動。一位姑娘在親自上手體驗后,以650元的價格買走了一臺索尼t10。“我其實想買它已經很久了,一直猶豫,結果它越來越貴,只好抓緊入手。”逛店的女孩子直言,“千金難買心頭好。”
幾乎每一個買CCD相機的人,都有一段心路歷程。一晃大半年過去了,有人面對凌厲的價格走勢,選擇不再觀望,“早買早享受”。
柯柯對“回頭客”也并不意外,“之前有一個女孩,已經從我這兒買走了三臺CCD相機了。”
在二樓右手邊的角落里的攝影器材店鋪,店內擺滿各式各樣的老式膠片相機和各類鏡頭,但好品相的CCD相機數量并不多。“我店里的CCD相機,只剩一臺佳能A3300,還是朋友放在我這邊寄售的。”讓店主有些遺憾的是“好貨不多”,畢竟年代久遠,熱門型號的CCD相機已經停產,貨源基本依靠二手,數量相當有限。
“CCD的價格漲得有多快?幾周就能翻一番。最開始的時候,我這臺老相機的標價在四五百左右,今天想要買的話,950元最低不還價。”
一臺CCD舊機器,通過翻新、維修后再出售。伴隨著二級市場的熱度,回收價、進貨價跟著水漲船高。柯柯表示,CCD剛被淘汰下來的時候,被當作電子垃圾按斤賣,在跳蚤市場里不過10塊、20塊。搶在這波行情前,不少型號也可以百元內輕松拿下,但現在,想入手一些冷門款或是人氣款,至少都要四位數。
“升值”爆火的背后,
這些坑一定要避開
時尚真的是一個輪回。當陳年“攝像老物件”引發感慨之余,一波跟風上場的新手們,也在社交平臺上留下剁手后的血淚史。
“到手才發現,只是套上了相機的殼子,按鍵只有個別能按動、鏡頭不可伸縮。”
“開機時會說歡迎、關機時會說再見,當時還覺得這小相機挺有禮貌,后來才知道真相——老相機哪有這些提示畫面的,只有行車記錄儀才有”……
從網友們這些扎心的經歷分享,不難看出,崛起的CCD不乏亂象與陷阱。
(有網友分享錯買到行車記錄儀)
有熱心人分享甄別真假的避坑帖,最常被提及的是市面上流轉改頭換面后的行車記錄儀,專門用于蒙騙一些不懂行又急于入手的“小白”。
還有網友提醒,看到“平替”“4K超高清”“全新拆封未用”字眼的帖子,最好多留一個心眼。另外,打著“CCD相機海淘代購”“海外人肉背回”旗號的行業衍生賣家,也引來網友打假,“哪有那么多海外貨,問個清楚很有必要。”
除了情懷,過氣的古董電子產品,終究繞不開一個問題——到底值不值得買?
在采訪中,有數碼迷對古董相機流露出真情實意的偏愛,粗糙原始的古董級數碼產品,恰恰蘊含著消費電子行業的珍貴初心。有人從“性價比”出發,稱其為“不用洗的膠片”,認為這也是一種“平替”。“膠卷價格不便宜,一卷就要上百元。拿買膠卷的錢用來買CCD相機了,照片有顆粒質感,自帶濾鏡效果,這也是有些人選擇CCD的原因之一。”
事實上,不只是爆紅的CCD,電子古董的“升值”現象,近些年還發生在手機、iPod、隨身聽、游戲機等電子產品上。只不過每一次,翻紅的原因各不相同。
當CCD、iPhone4、3ds,從舊物市場上認真淘回那些早已停產的產品,接二連三地返場歸來,有人跟風,也有人不斷試圖“勸退”后來者。有媒體報道,網上一度掀起過“身邊人想買3ds如何勸阻”的討論,不少游戲迷完全無法理解它的火爆。“過把癮之后,已經有人打算退坑了,趁熱在網上叫賣‘三手’CCD相機了。”
(網友留言截圖)
一度將小眾的它們,推崇成“潮流”,過氣電子產品翻紅的情懷故事,依舊在各大社交媒體平臺接力上演。在質疑聲與叫好聲中,有人摩拳擦掌,下一個現象級電子古董,又會是誰呢?
網友評論
來源:錢江晚報全媒體編輯中心綜合潮新聞·錢江晚報記者 祝瑤 馬焱 實習生 郭康 網友評論
值班編輯:周勤
大家都在看
責任編輯:Rex_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