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今天的文章,由一支關于 「風的聲音」的視頻,一次線下活動的預告,和一組普通人被風撫摸、被風治愈的故事組成。
(資料圖)
先看視頻:
你可能有印象,3 周前,我們做了一件有點虛頭巴腦的事,請新世相讀者們 把 手機里拍到的風聲發(fā)給我們。
收到了幾百支視頻。許多來自河流、海洋、高原、原野上的風聲。
想把耳機遞出去,想讓你也親耳聽到。
就在明天,5 月 13 日周六下午,我們會舉辦一場快閃展覽,在北京 UCCA 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的「下沉空間」展出所有收集 到的 風的聲音。
這是新世相「城市浪漫閃送」系列線下活動的第四輯。
關于活動詳情,你可以拉到文章末尾查看。
不止是聽風。我們更想讓你聽到自己。
02.
密集地聽風是什么感覺?
是癢。
耳朵在發(fā)癢。感到一種巨大的沖擊力,還有一種渴望。
我們的辦公樓在北京北四環(huán),9 樓,像密實的巨型玻璃罩子。聽風聲的時候,腦子嗡嗡響,心里卻越來越靜。玻璃罩子消失了,聽覺暴露在空曠的氣流里。
平時在工位上,我是戴著耳機寫稿的,悶悶的,隔住了噪音,也隔住了風的流通。耳朵里涌出來一種渴望,渴望我好久沒聽到的風。
那一瞬間,“啪嗒”一下,一個開關打開。
好多記憶涌現。風是記憶的背景音。
同事 @kk說,她很小的時候跟著下崗的父母從老家搬到青島,和十幾戶人家合租老洋房。臺風天,趴在低矮的閣樓上往外看,樹被吹得東倒西歪,汽車像小船一樣。 風使勁頂撞閣樓的窗戶,轟隆隆,震得嚇人。
那是在內陸長大的她,第一次見到臺風。
我也有類似的記憶。小時候的臺風天,停電了,我們聚在舅舅的大房子里,點著蠟燭講鬼故事。 風把窗戶搖得啪啪啪啪響,在空蕩蕩的樓房里形成類似鬼呼的聲音。
還有讀者 @老荒,他給我們發(fā)來了好多視頻。成都春天的樹葉、川西的河流和馬鈴聲,新疆高原上的風。
我最喜歡的,是一段風吹著河水推向岸邊的聲音,我摘一段你們聽。
河邊的風聲 @老荒音頻:進度條00:00 00:21 后退15秒倍速 快進15秒
他告訴我,他在平原深處的鄉(xiāng)下長大。從小習慣在鳥鳴聲中醒來,在蟲吟蛙鳴聲中睡去,在蟬鳴聒噪的午后鉆進竹林,用蜘蛛網粘蜻蜓。他能區(qū)分不同鳥類的聲音,還有四季的雨聲和風聲。
老荒說,人是自然的兒女,但很多人已經退化或者忘了,這是悲哀的事情。
是的,敏感的人才聽得見風。
有好長一段時間,我活成一個戴著罩子的人。我不能讓自己退化。
03.
我們在文章開頭的視頻,和周六的展覽里,都加入了很多 @老荒的視頻。
還想再單獨分享一些給你們聽。
這是 @牡蠣在一片蘆葦叢中錄的風聲:
蘆葦叢中的風聲 @牡蠣音頻:進度條00:00 00:15 后退15秒倍速 快進15秒
“新工作被鴿,一直在找下份工作。風多么自由,療愈了被眼前煩惱困住的我。”
風讓她把心放松。
這是 @江月年年在海灘上錄的風聲:
海邊的風聲 @江月年年音頻:進度條00:00 00:07 后退15秒倍速 快進15秒
“和喜歡的男生吃完火鍋,去海邊散步,我看見潮水撲面而來,耳邊風聲呼嘯,心知再也不會有這樣的一個夜晚了,也不會再遇見這樣的人了。”
風讓她想要交付心事。
這是 @Sunshine看到我們的征集后,站在陽臺上錄的一段風聲。回放時,她竟在其中聽到了鳥叫:
陽臺上的風聲 @Sunshine音頻:進度條00:00 00:54 后退15秒倍速 快進15秒
“現在很少會被細小的東西感動,心鐵了一般,每天就是像陀螺一樣。今天被風撫摸之后,覺得只是自己的執(zhí)念在作怪罷了。且聽風吟,真好!”
風讓她想起,自己不是一只陀螺。
還有,這是 @二三在外公的墳前錄的風聲:
清明的風聲 @二三音頻:進度條00:00 00:13 后退15秒倍速 快進15秒
“疫情結束,終于有機會給外公上墳。三年過去,好像什么都沒變,唯獨孤墳前長了顆野桃樹,開了花。”
反反復復聽這些視頻里的聲音時,我有一種強烈的感覺:你在聽風,風也在聽你。
尤其這幾天,我時常想起一種風聲,是小時候在外婆家,那種翻涌著海浪,翻涌著國道兩旁臺灣相思樹葉的海風。那種風是咸的,非常不講道理,從遙遠的大洋猛烈地撲到你的身上來。前幾天我失去了我的外婆,我的耳朵里,常常刮起這種風聲。
我不太相信風能慰藉人。但人把自己攤在風中,是在嘗試撫平自己。
04.
所以我很篤信,人在風里停下來,其實能聽見的不止是風聲,還有自己心底的回聲。
最后,想和你們分享一句電影《立春》里打動我的臺詞:
“立春一過,城市里還沒有什么春天的跡象,但風真的就不一樣了。”
是的,一切總歸會不一樣的。
這個周末,如果你在北京,花一天下午,把自己交給風吧。
5 月 13 日下午 14:00 - 16:00 ,我們將在北京 UCCA 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的「下沉空間」內,放置幾只耳機。
戴上耳機,你會聽到的是由新世相讀者分享的數百段風聲,以及他們被風拂過的故事。
你可以隨機收聽,隨時離開。
來現場聽風的朋友,還將獲得 「他是誰?——耿建翌作品回顧展」展覽專屬 8 折優(yōu)惠資格,并獲贈一份展覽特別紀念品“觀眾證書”。有興趣觀看這場展覽的讀者,請在 5 月 13 日當天,前往美術館前臺,出示本篇文章,獲取新世相讀者專屬優(yōu)惠。
這是新世相第四次在北京這座城市閃送浪漫。
我們想讓浪漫,在這個風總在春日肆虐的城市發(fā)生。
也讓無關緊要的事,不斷發(fā)生。
期盼下次,能在下一個城市與你相見。
撰稿:丫丫
策劃:梁珂 丫丫 拂曉星
設計:葵子
責編:梁珂
晚禱時刻:
浪費一個下午的時間,
把自己交給風吧。
↓ ↓↓
責任編輯:Rex_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