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投江自盡的原因是什么,屈原為什么投江自殺這個很多人還不知道,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投江周赧王三十七年(公元前278年),秦國攻占楚國八城之后,秦昭王遣書約請楚懷王到秦國武關(今陜西商南東南)相會,兩國結盟交好。
【資料圖】
2、屈原認為秦是虎狼之國,不可信任,勸楚懷王不要前去。
3、但楚懷王的幼子子蘭主張楚懷王赴會。
4、楚懷王到秦后,被扣留并挾迫楚國割讓土地,楚懷王最后死于秦。
5、楚頃襄王即位后,任用其弟子蘭為令尹。
6、楚人認為楚頃襄王客死于秦,子蘭有責,都責備子蘭,屈原也不滿子蘭。
7、子蘭聞知后,讓上官大夫到楚頃襄王前讒言,楚頃襄王便將屈原放逐到江南地區,永遠不許他返回郢都(今湖北江陵西北)。
8、屈原被放逐后,愛國之心始終不渝,光明峻潔的人格絲毫未變。
9、楚頃襄王二十一年(前二七八),秦國再次攻楚,占領郢都,楚頃襄王被迫遷都于陳(今河南淮陽)。
10、消息傳來,屈原重返郢都的希望徹底破滅,于是作詩篇《懷河》,再次抒發忠貞愛國的情懷和“受命不遷”的崇高志節,傾訴了郁積于心頭的苦悶,然后投汩羅江而死。
11、死的時候年僅62歲。
12、2、簡介屈原(約前342—前278),名正則,字靈均,一名平,字原 ,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楚國大夫。
13、漢族,出生于戰國末期楚國丹陽(今湖北省宜昌市秭歸縣) 人,他是中國最早的大詩人之一。
14、繼吳起之后,在楚國另一個主張變法的政治家就是屈原。
15、他創立了“楚辭”,也開創了“香草美人”的傳統。
16、戰國時期楚國貴族出身,任三閭大夫、左徒,兼管內政外交大事。
17、他主張對內舉賢能,修明法度,對外力主聯齊抗秦。
18、后因遭貴族排擠,被流放沅湘流域。
19、屈原早年受楚懷王信任,任左徒、三閭大夫,常與懷王商議國事,參與法律的制定,主張彰明法度,舉賢任能,改革政治,聯齊抗秦。
20、同時主持外交事務。
21、主張楚國與齊國聯合,共同抗衡秦國。
22、在屈原努力下,楚國國力有所增強。
23、但由于自身性格耿直加之他人讒言與排擠,屈原逐漸被楚懷王疏遠。
24、前305年,屈原反對楚懷王與秦國訂立黃棘之盟,但是楚國還是徹底投入了秦的懷抱。
25、使得屈原亦被楚懷王逐出郢都,流落到漢北。
26、屈原被逐出郢都,流放期間,屈原感到心中郁悶,開始文學創作,在作品中洋溢著對楚地楚風的眷戀和為民報國的熱情。
27、其作品文字華麗,想象奇特,比喻新奇,內涵深刻,成為中國文學的起源之一。
28、前278年,秦國大將白起揮兵南下,攻破了郢都,屈原在絕望和悲憤之下懷大石投汨羅江而死。
29、當時,屈原不被信任,楚懷王又身陷秦國,最后客死異鄉,楚頃襄王即位更是這樣,受子蘭的挑唆,不斷地被貶官,流放。
30、他本身是一位詩人,一位改革家,一位有抱負的大臣,渴望楚國更加富強,更昌盛,身為楚國王室成員,眼看著楚國不斷的衰弱,日益崩潰,以及楚國上層階級的極度樂觀。
31、眾人皆醉唯我醒,這是屈原死前的心態,楚國要滅亡了,國家要完了,自己活著,難道要親眼看著它滅亡嗎,不,那太殘忍了。
32、所以,屈原寧愿早點死去,提前為國殉命,也不要茍活地看著自己熱愛的國家滅亡。
33、屈原因遭貴族排擠毀謗,被先后流放至漢北和沅湘流域。
34、秦將白起攻破楚都郢(今湖北江陵)后,楚頃襄王只好跟那些執政的貴族們一起,狼狽不堪地逃難,“保于陳城(今河南淮陽縣)”。
35、在極度苦悶、完全絕望的心情下,于農歷五月五日投汨羅江自盡了。
36、這一年大概是楚頃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年),屈原當時62歲左右。
37、拓展資料屈原(約公元前340或339年—公元前278年),中國戰國時期楚國詩人、政治家。
38、出生于楚國丹陽(今湖北宜昌)。
39、羋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則,字靈均。
40、早年受楚懷王信任,任左徒、三閭大夫,兼管內政外交大事。
41、提倡“美政”,主張對內舉賢任能,修明法度,對外力主聯齊抗秦。
42、屈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奠基人,“楚辭”的創立者和代表作者,開辟了“香草美人”的傳統,被譽為“中華詩祖”、“辭賦之祖”。
43、屈原的出現,標志著中國詩歌進入了一個由集體歌唱到個人獨創的新時代。
44、屈原的主要作品有《離騷》《九歌》《九章》《天問》等。
45、以屈原作品為主體的《楚辭》是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源頭之一,與《詩經》并稱“風騷”,對后世詩歌產生了深遠影響。
46、參考資料:搜狗百科詞條 屈原。
本文到此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責任編輯:Rex_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