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雜多縣群眾為張君華(右)獻哈達表示感謝。 受訪者供圖
中新網西寧3月31日電 題:援青干部張君華: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中新網記者李江寧
三月的北京,已經艷陽高照,而地處瀾滄江源頭的青海玉樹藏族自治州雜多縣依然大雪紛飛。
國家衛生健康委派出的援青干部張君華已到雜多縣工作了大半年,半年多來,這里的山山洼洼都留下了張君華的足跡,也讓他對腳下的土地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雜多是三江源兩大水系的重要水源涵養區,自然資源和旅游資源十分豐富,是青海省內最近的進藏通道,也是瀾滄江—湄公河的源頭,歷史文化源遠流長。
雜多縣位于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西南部,是距離省會西寧市距離最遠的一個縣,全縣面積3.55萬平方千米,總人口僅7.4萬人,平均海拔4290米,全年氣候寒冷。張君華初到高原時,高反嚴重,經常失眠。當地不少干部群眾也有高反,甚至高原性心臟病、高原血壓異常等疾病非常普遍,每年都有干部倒在工作崗位上。
青海是穩疆固藏的戰略要地,青海對國家生態安全、民族永續發展負有重大責任,中央將加大對青海等涉藏地區的支持力度,幫助涉藏州縣改善基礎設施、加強生態保護、保障和改善民生,讓群眾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我們援青干部要聚焦群眾普遍關注的醫療衛生等民生問題,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為援青工作出發點和落腳點。”張君華表示。
張君華告訴記者,在雜多宣傳健康知識,既要講理論,還要有健康產品。給老百姓宣傳“飯前便后要洗手”,道理都懂,可當地連自來水都沒有,怎么洗?
去年國慶和今年春節,張君華在北京休假,但卻比上班時還要忙碌,顧不上陪伴家人、顧不上去做個體檢,他連續走訪聯合國兒基會、中國婦女基金會、韓紅基金會、中糧集團、阿里集團、螞蟻集團等公益組織和愛心企業,積極爭取在醫療衛生等民生領域建立對口幫扶機制,圍繞“大衛生、大健康”理念,聚焦“手衛生”等關鍵小事,以主動爭取到的600多萬項目資金。
“我多跑一步、多磨磨嘴皮子,對牧區的鄉親們來說,可能就意味著‘老大難’問題的解決。”張君華說。
牧民群眾的衛生保健問題牽絆著張君華的心。雜多地理位置偏僻,自然條件嚴酷,基礎設施建設薄弱,公共服務與內陸地區差距明顯,群眾衛生習慣和健康生活方式還有待改善,地方性疾病高發。
3月7日,雜多縣組織開展衛生健康知識普及暨婦女節慰問活動。張君華在現場為婦女群眾宣講婦科常見病、多發病預防、治療等科普知識,引導群眾增強自我健康意識,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活動最后,群眾紛紛感謝張君華同志協調的日化用品,并一個接一個地為他獻上哈達,這一刻,援青干部和牧民群眾的心連在一起。
爭取項目資金是援青工作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張君華告訴記者,一部分依靠派出單位,國家衛生健康委鄉村振興辦協調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健康報社、中國人口福利基金會、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基金會、上海復星基金會等,為雜多縣捐贈呼吸機、心電監護儀、指壓血氧儀、殘疾人康復器材、棉衣棉被等價值300多萬元的物資。
翻閱張君華的朋友圈,最多的就是介紹雜多風光景色以及群眾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問題和困難。“我的朋友圈好友接近6000人,是一個小型的新媒體平臺。”張君華說,“我持續在朋友圈發布雜多動態,一方面是宣傳推介雜多,另一方面是尋求支持。”
韓紅基金會負責人在張君華朋友圈中了解到雜多縣基層醫療人員短缺后,主動為雜多縣提供3個月的培訓機會;浙江微笑明天慈善基金會負責人了解到雜多缺乏基本的日化用品后,主動捐贈一批洗發水、牙膏、沐浴露、護膚品等日化用品,價值76.5萬元。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螞蟻集團,主動將雜多縣納入‘加油木蘭’項目,為雜多縣1萬多名女性脫貧人口提供免費的“教育+醫療”公益保障。
張君華告訴記者,有了這些資金項目和捐贈物資,工作就會開展得更加順利。“希望通過我的努力,讓雜多的牧民群眾過上更加健康、現代和幸福的新生活,我也相信,這個高原小鎮的發展也一定會越來越好。”
責任編輯:Rex_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