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歷史論壇上,曾有韓國網民做過這樣的統計:說從漢朝開始,中韓歷史上共開戰25次,而韓打贏了其中的14場,平了3場。
【資料圖】
說實話,如果把14勝3平放到足球上毫無違和感,因為我們的男足面對韓國男足的歷史戰績的確慘淡。但這里說的可不是足球,而是戰爭。
那么問題來了,中韓歷史上真的有多達25次的開戰記錄嗎?在我們的印象中,從周朝時期分封箕子算起,半島上的國家就一直是中原王朝的藩屬國,很少發生直接沖突。以至于朱元璋建立明朝后,親自將高麗(后更名朝鮮)列為不征之國,并寫入《皇明祖訓》中。
國外學者也曾做過這樣的研究,認為歷朝歷代都沒有把半島納入直管轄區,主要原因是希望把半島作為中日間的緩沖國。這個解釋其實不準確,因為早在春秋時期的《司馬法》就提到:“國雖大好戰必亡”。
漢武帝在位54年,有40多年都在對外用兵,但也局限于對匈奴的反擊戰;唐朝全盛時期領土直達西伯利亞,卻積極與周邊小國發展友好關系;明朝擁有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海軍艦隊,但從未想過海外殖民。
所以,沒有野心才是主要原因。很難想象愛好和平的中國會與藩屬國開戰多達25次。那么韓網民口中這14場勝仗是怎么來的呢?我們一起來看下:
1.公元前4世紀末-3世紀初,箕子朝鮮勝燕國;
2.公元前28年,高句麗勝漢朝;
3.公元244-259年,高句麗三勝曹魏;
4.公元402-407年,高句麗勝后燕;
5.公元589-614年,高句麗三勝隋朝;
6.公元645-668年,高句麗兩勝唐朝;
7.公元670-676年,新羅勝唐朝;
8.公元993-1019年,高麗兩勝遼朝;
細究起來就會發現這里頭有很大漏洞。首先勝績最多的是高句麗,這個確實不假。高句麗從漢朝建國開始,一直到被唐高宗攻滅,前后存在600多年,強盛時期一度雄踞東北,堪稱東北亞霸主。隋煬帝冒著亡國的危險也要三次遠征,足見其威脅。
不過,高句麗始終是濊貊和扶馀人建立的漢朝地方政權,很難把它算作古韓。至于其他的勝績那就更慘不忍睹了。比如箕子朝鮮勝燕國,而箕子政權很快被衛滿取代,此后衛滿又被漢武帝剿滅,變成了漢四郡。
只有新羅和王建所建立的高麗才能算作真正的古韓。新羅與唐朝的戰爭發生在公元674年,這場戰役雙方的史書都堅稱是自己取得了勝利。但值得一提的是,雙方的史書都明確記載是新羅遣使向唐朝謝罪稱臣,戰爭才徹底結束。
高麗是在取代新羅的基礎上建立的,取一個類似高句麗的國名,足見其領土野心。高麗與遼國的戰爭,終因遼國的強大而迫使高麗稱臣納貢,但高麗也得了不少實惠,比如它的領土擴張到了鴨綠江邊。
所以,韓網民所謂的勝利戰績,最終都是以稱臣或滅國為代價的。正如你打贏了9場小戰役,最后一場決戰輸了,落得個國破身亡,那前9場又有何意義呢?
責任編輯:Rex_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