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說起盜墓,想必大家都會想到時下最熱的《盜墓筆記》。中國歷史上真正的有組織的盜墓起源于三國,曹操是其開創(chuàng)者,曹操首創(chuàng)了摸金校尉這一官職,靠摸金校尉來專門盜挖古墓發(fā)家。
摸金的雛形始于戰(zhàn)國時期,精通“尋龍訣”和“分金定穴”,注重技術環(huán)節(jié)。曹操設立摸金校尉一職,專門掘丘,所以摸金門弟子又被稱為摸金校尉。時至宋元之時,發(fā)丘、搬山、卸嶺三門都少有弟子出現(xiàn),因此往往被認為門派傳承就此斷絕,只剩下摸金一門。
摸金校尉是一個神秘的盜墓組織,其中有一條民間廣泛流傳的行規(guī):凡是掘開大墓,在墓室地宮里都要點上一支蠟燭,放在東南角方位,然后開棺摸金。在此之間,如果東南角的蠟燭熄滅了,就必須把拿到手的財物原樣放回,恭恭敬敬地磕三個頭,按原路退回去。這就是“雞鳴燈滅不摸金”的歷史由來。
為什么盜墓者要點上一支蠟燭,偏偏是在東南角,而且一旦熄滅就得撤呢?其中原因有三:
第一:以現(xiàn)在的科學角度來解釋,燈滅意味著墓室里面的氧氣濃度不夠,為了自身安全,當然還是走為上策。
第二:為什么放到東南角呢?這里面涉及到復雜的中國古代陰陽八卦的知識,八卦里頭乾為天, 坤為地, 震為雷, 巽為風, 艮為山, 兌為澤, 坎為水, 離為火。而東南角方向是巽卦,意味著風向,是主進門,而絕大多數(shù)墓地的門是開在東南角的,東南角是空氣流通最強的地方,一旦放在東南角的蠟燭都滅了,說明這地方真的不是人呆的。
第三:東南角放蠟燭還有一種原因便是離門近!一旦有危險,盜墓者可以立馬拿起蠟燭撤,當然那是古代,沒有手電筒的時代,只能借助蠟燭。
可以說,古代盜墓者把蠟燭點于東南角是明智的,科學的。
責任編輯:Rex_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