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35斗微信公眾號,作者黃瀧健。
日前,由35斗發起,以“敢!馭光而上”為主題的IFA 2022國際未來農業食品百強·楊凌峰會在國家楊凌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舉辦。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峰會上,北京極星農業有限公司創始人徐丹作了題為“數字科技賦能工業化番茄生產”的主題分享。極星農業成立于2016年8月,是國內一流的現代設施農業專業運營商,致力于荷蘭設施農業在中國的技術轉化和推廣。極星農業持續與世界一流設施農業科技公司保持深度合作,真正實現荷蘭智能聯棟溫室園藝技術在國內成功落地。本文據現場分享整理。
北京極星農業有限公司創始人徐丹(圖1)
一、海龜攜先進技術歸國,助力設施農業發展
大家上午好,我叫徐丹,是極星農業的創始人。我在荷蘭大概待了五年時間,其中有兩年的時間是畢業之后工作在荷蘭最大的番茄種植企業,參與管理的溫室面積達到100萬平方米。
在荷蘭受到當地生產化技術和核心管理經營理念的沖擊,2016年回國后便開始著手在北京籌建我們的第一個溫室項目,將很多從荷蘭學到的技術利用到溫室建設當中。
我們通過四五年的努力,從0做到1。我們核心團隊年齡不超過30歲,最年輕的是2002年,我是整個團隊里面年紀最大,平均年齡不超過40歲。
本次會議,極星農業是唯一一個在做運營和生產的企業,今天我給大家分享一下我們如何使用數字科技讓我們生產提到更高的水平。
我們在北京的溫室占地面積大約3萬平方米,目前每年可以穩定產出番茄500噸,水培葉菜500噸。我們的玻璃溫室是全國唯一一個能夠做到周年365天不間斷生產的溫室,每平米每年生產400—450顆生菜,可以做到每平米70公斤以上。
二、人工智能促進傳統農業加速轉型
極星農業開始嘗試將這些年來的生產經驗與人工智能整合,2021年開始積極參加農業科技大賽。這些大賽中,讓我們印象最深的大賽便是參加第三屆騰訊瓦大國際智能溫室挑戰賽,本次挑戰賽有三輪,極星農業進入了決賽。在比賽之前上傳了所有代碼,比賽開始就不能改代碼,代碼控制里面的溫度、光照、水分、開窗、幕布、補光等等所有工作,兩個月時間完全無人化,完全通過人工智能系統。我們是在整個過程中長勢跟真人種的差距是最小的,但是很遺憾我們最后拿到了第三名。
現在看到的智能溫室和玻璃溫室里面,往往從初建伊始,在前端設計的時候便需要借助數字技術。比如物聯網技術,我現在在會場,拿著手機便可以看到北京基地的溫度、濕度和設施設備工作情況,也可以進行相應調整。除此之外也有一些可視化的界面,方便剛剛入門的小朋友和學生。
極星農業這么幾年也在探究。比如溫室要產量,我們需要最大程度的去提高產能,提高效率,降低成本,這是農業的核心。在農業,特別是生產端,有一個很深的感觸,在我們這個環節對于科技堆料不一定能夠堆出結果,可能有很多傳感器、系統、算法,放到我這里來,如果不會用或者用不好,你能不能讓我每平米多生產10%、20%的番茄,這是核心。
極星農業這幾年開始跟國內外科技公司進行合作。我們經常說閱讀作物,不僅依靠我們雙眼看植物生長怎么樣,也會使用系統算法等工具,比如熱成像儀觀測。去年開始跟拜耳亞太區數字農業孵化器深度的做一些一站式農業解決方案,希望能夠以我們的生產場景為一個核心邏輯的出發點,去開發一些小工具、小產品,能夠幫助我們種植者真真正正提高我們的工作效率,提高我們的產量,減少出錯率。
極星農業經過前面大概一年的時間做了大量內部測試,第一次把我們開發內測的產品工具給大家做展示。比如,今年我們研發了一個智能手環,不需要進行任何掃碼工作,便可以進行定位,精準在20厘米以內。還有一點很關鍵,手環中增加血氧和心率檢測功能,溫室里面高溫高濕,當工人出現身體不適的時候我們比他先知道,心率上漲,呼吸急促,血氧降低的時候我們會提示他有風險下來休息。
三、軟件硬件雙管齊下,促成1+1>2的結果
硬件系統方面,極星農業擁有做產量預測的小車,這個小車是完全無人化的,可以自動地在每一行之間切換,下班之后把這個車扔進去,第二天早上每一行收多少番茄就明了,這就是每一行的產量預測。還有一個智能采摘識別眼睛,戴這個眼鏡,溫室里面可以呈現這么一個情況,可以避免誤摘未成熟的番茄。通過顏色不斷訓練算法,對于不同顏色的番茄可以做到非常精確的預判。
極星農業擁有一套作物生長數據分析系統,每周把植物相關的數據進行整理之后,后臺也會根據現在的品種特性做生長數據分析,包括做一些產量和生長預測。去年跟著植物科學家、數據科學家把理論上把番茄模型和溫室氣候模型做了研究,做了一個算法結構,我們叫決策融合,人工智能加上人為決策系統,讓人工系統不斷學習我們的策略,同時給予我們指導和建議。
比如前面提到的比賽當中我們有很多產量預測、環境預測應用,在比賽三個月的產收期中,最后收獲了十幾公斤的番茄,產量還是蠻高的,而且整個單位產量能耗比其他幾個隊伍低很多,所以這也是驗證了我們人工智能在生產當中可以用,前提是你必須要有我們核心的種植策略作為算法底層邏輯。
今天分享這么多,我們做農業生產還是希望能夠腳踏實地,能夠把我們的溫室和蔬菜生產提升到一個更高的高度,我們也不希望借助更多的黑科技讓農業成為空中樓閣,我們還是希望腳踏實地,仰望星空,讓更多老百姓吃上更放心的蔬菜。
責任編輯:Rex_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