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發展智慧停車,首要目的就是解決停車信息不對稱的問題,因此建立健全信息調控手段尤為關鍵,而真正的推廣離不開政府與企業間的合作“兼容”。
開車上班只需20分鐘,但得花半個小時找停車位——對山東省膠州市市民來說,這樣的煩心事如今已獲解決:打開“慧停車”手機應用,即能查找辦公樓附近空余車位,一步到位,不用再到各個停車場兜圈子。膠州市秉持“全市一個停車場”理念,對停車資源進行智能化改造,將機關事業單位、經營性停車場錯時共享,全部納入城市智慧停車一體化平臺運營,有效破解停車難。(據11月10日《人民日報》報道)
智慧停車,簡言之就是利用高科技讓停車場變得更智能,可以自動引導車輛停放。這一概念試圖通過技術支持,實現在線查詢和泊位預訂,并支持誘導停車、反向尋車、智能支付。隨著私家車保有量不斷上升,傳統意義上的停車場已難以適應當下的停車需求。車位供給總體不足,找車位的時間成本過高,老式收費導致的漫長等待,是很多駕車人的切膚之痛。近年來,多地出臺政策鼓勵智能停車場建設,多個城市已開始試點和推廣“預約車位”“無感收費”“無桿停車”等智能化應用,努力破解停車難題。
此前于2021年8月底,國家發改委、住建部、公安部等印發《關于近期推動城市停車設施發展重點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城市年內完成停車設施普查并對外公開,摸清停車資源底數,動態更新停車資源數據,組織開展ETC(全自動電子收費系統)智慧停車試點工作。
發展智慧停車,首要目的就是解決停車信息不對稱的問題。由于信息不對稱,有些停車場閑置了大量停車位,而與此同時,不少車主依然苦于停車難。因此,建立健全信息調控手段尤為關鍵。技術,固然是化解難題的手段,真正的推廣卻離不開“兼容”。因為企業分頭行動,城市內部“山頭林立”、數據彼此獨立,導致用戶不方便,城市管理也難以升級,停車也就難以真正實現“智慧”。而膠州的智慧停車樣板,是通過“政府+平臺公司+頭部企業”合作模式,逐步實現全市停車資源“一網共享”,同時,按照精細化運營的原則,該模式分區、分時、分段收費,并將學校周邊路內停車的上下學時段免費。
智能停車面臨各種權利關系的界定與處理,涉及一個城市的綜合治理問題。如今,加快發展智慧停車已經成為建設智慧城市的重要子課題,考驗著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更檢驗著城市運用“互聯網+交通管理”的現代化治理能力。建立智慧停車系統應基于5G技術建立的通訊網絡,在停車場基礎設施與車輛之間建立實時、穩定、可靠的通訊連接,以便管理者隨時處理與車主、車輛相關的情況。尤其在建設智慧停車場過程中,還需要統一協調、整體布局,以更好適應城市發展、破解停車難題。
責任編輯:Rex_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