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互聯網貨運的興起,車輛和貨物的匹配效率提高,越來越多的貨主、司機使用貨拉拉APP平臺下單、接單,同時黑產也將目光瞄向了這個領域。在貨拉拉公司對平臺司機運營數據的一次常規排查中,牽出了一系列的惡意刷單案。
(資料圖片)
在該系列案件中,數十名司機涉嫌通過虛構貨運需求,利用第三方軟件修改GPS定位完成訂單,騙取貨拉拉APP平臺上的優惠券和紅包。自2021年9月至今,上海警方就此系列案件開展了三次集中收網抓捕行動,共計抓獲六十余人,涉案金額高達400多萬元。目前,上海市青浦區人民法院已對該系列案件中的部分犯罪嫌疑人作出一審有罪判決。
常規排查牽出惡意刷單案
2021年中旬,貨拉拉公司廉正中心的工作人員正在對平臺司機運營數據進行常規監管排查,眼前不符合常理的數據引起了他們的注意。
“我們發現,同一天同一個司機在不同的城市不斷接單,并完成了訂單,不符合正常的運輸邏輯,這些訂單可能存在問題。”貨拉拉工作人員回憶說,這些接單異常的司機注冊地多集中于上海,接的大多為北京發貨的訂單,而且訂單中貨主使用優惠券占比非常高,完成訂單后需要支付的金額極少。
例如,司機曹某某在貨拉拉完成接單總金額77298.9元,其中使用優惠券、紅包和補貼支付了65706.07元。這也意味著,如果這些訂單被確認為虛假訂單,曹某某通過貨拉拉平臺獲利的65706.07元屬于詐騙所得。
貨拉拉工作人員進一步排查并分析了接單異常的司機運營數據后,認為此情況涉及金額高、人員多,背后可能存在更為復雜的情況,于是向上海警方報案。隨即,上海警方成立專案組對此案展開偵查。
警方調查發現,這些涉案訂單起點與終點距離近,均使用了大額優惠券和紅包。接單司機早上在上海接單,中午卻在北京接單,極其不符合常理。這些虛假訂單操作簡單,獲利金額可觀,涉案嫌疑人眾多,很可能已經形成一條有一定規模的黑色產業鏈。
“由于涉案人員多,涉及的各類數據處理工作量巨大,警方的偵查工作非常繁瑣。我們需要對每一個異常的訂單進行舉證,提供線索配合警方偵破此案。”貨拉拉廉正中心工作人員說。
“薅羊毛”數百萬元,60余名嫌疑人到案
隨著調查的深入,這些異常的訂單細節逐漸浮出了水面。
經過分析,涉案人員的操作手法相似:涉案人員通過借用朋友或親戚的手機號、身份證信息注冊貨拉拉客戶端或司機端,以貨主的名義在平臺內發布“虛假”訂單,又以司機的名義接單。后通過使用外掛插件,模擬行車路線讓平臺誤以為 “虛假”訂單已完成,平臺兌現訂單中使用的優惠券、紅包和補貼支付給到司機賬戶,涉案人員完成獲利。
警方在調查過程中發現,犯罪嫌疑人為了快速牟利,還會加入貨運司機的微信群,并在群內尋找“同伙”,然后一人發訂單,一人接單,以此大量刷單,從而非法獲利幾萬、幾十萬元不等。
目前,警方對該系列案件中的60余位犯罪嫌疑人采取了刑事強制措施。上海市青浦區人民法院對該系列案件作出了一審判決,被告人姚某某、杜某、趙某、汪某等犯詐騙罪,被判處緩刑,沒收作案工具,并處罰金。
案發后,部分涉案嫌疑人主動退賠,積極主動配合貨拉拉調查提供線索,貨拉拉公司考慮到這些涉案嫌疑人已經充分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行為,對部分涉案人員予以諒解。
其中,蔣某在警方還未介入的情況下主動聯系貨拉拉公司廉正中心,如實承認了自己的詐騙行為,并主動退還從貨拉拉獲利的7萬余元。經貨拉拉公司研究決定,對其詐騙行為予以諒解,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
“惡意刷單行為破壞了平臺的公平性,擾亂了市場良性競爭,損害了遵守平臺規則、勤奮接單的司機師傅們的利益。貨拉拉將持續嚴打刷單等黑產,維護司機和用戶的合法權益。后續,我們還將不斷加強技術監管,構建從主動挖掘風險,研判黑產,到管控策略上線,同時通過法律手段打擊各類訂單中的違法違規行為,全面提升交易風險識別意識及技術防控體系。”貨拉拉公司表示。(此新聞稿內容與圖片均來自貨拉拉授權使用)
責任編輯:Rex_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