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幽門螺桿菌?
幽門螺桿菌為革蘭染色陰性桿菌,光學顯微鏡下呈S形或弧形彎曲,電子顯微鏡下呈一種單極多鞭毛、末端鈍圓、菌體螺旋形彎曲的細菌。幽門螺桿菌是引起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的主要致病因子,并與胃癌、胃黏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瘤等疾病密切相關。
一般幽門螺桿菌感染后大多無任何癥狀,新近感染者可出現急性胃炎,約30%的感染者發展為慢性胃炎,10%~20%感染者發展為消化性潰瘍,少數可發展為胃癌和MALT淋巴瘤。幽門螺桿菌感染還與功能性消化不良、Barrett食管、胃食管反流、淋巴細胞性胃炎、增生性息肉、不明原因的缺鐵性貧血、特發性血小板性紫癜、Ménétrier病等疾病密切相關。另有研究表明幽門螺桿菌感染是冠心病、兒童生長發育遲緩等腸外疾病的高危因素。幽門螺桿菌感染診斷有許多方法,如活組織鏡檢、幽門螺桿菌的分離培養、快速尿素酶試驗、呼氣試驗、尿氨排出試驗、血清學試驗以及多聚酶鏈反應等。
發現幽門螺桿菌該怎么辦
查體發現幽門螺桿菌,并不可怕,因為絕大數人都含有。如果檢測數值偏高,建議根除幽門螺桿菌治療。目前臨床上常用的是四聯療法。需要選擇兩聯抗生素藥物治療,常用的藥物有阿莫西林,替硝唑,克拉霉素,鹽酸左氧氟沙星,四環素,呋喃唑酮等。質子泵抑制劑常用的有奧美拉唑腸溶膠囊,蘭索拉唑,雷貝拉唑等粘膜保護劑常用的有復方鋁酸鉍顆粒,果膠鉍。抗菌藥物建議應用兩周,停藥1月后進行復查。
責任編輯:Rex_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