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技術作為世界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先導力量,日益融入包括教育等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近日,世界數字教育大會落下帷幕,會議指出數字教育應公平包容、更有質量。同時,智慧教育助力職業教育,讓更多人獲得職業發展能力。
科技革命向縱深發展、產業變革加速演進、社會治理迭代升級,職業教育對科技變革的需求愈發迫切。在科技+教育浪潮中,尚德機構的發展路徑和探索成果,能夠為職教企業如何依托數字化力量,回答好“個性化”與“公平性”之問,提供良好的透視角度。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秉持公平價值導向 以科技透視鄉村振興新路徑
會議指出:“數字教育應是公平包容的教育。推行全納教育,實現學有所教、有教無類是我們共同的價值追求。”尚德依托自身強大的科技優勢和優質的師資,多維度培養適應農村現代化發展的核心人才,以職業教育賦能鄉村振興,支撐鄉村發展。
2016年,秉持著“尚心聯夢 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和“用教育點亮人生”的美好愿景,尚德機構發起了“互聯網+教育”公益項目——“尚進生計劃”,該計劃以促進更多地區實現教育公平為目的,為偏遠地區或殘障學員提供免費的學習機會,幫助更多人提升學歷和職業技能水平,增加就業能力、提高個人素養,實現自我價值的提升。
通過多年來“尚進生計劃”的成功落地,尚德機構如今已經形成了一套以“網絡扶智,扶智先強師”為核心、以提升落后地區各類群體人員就業能力為基礎的“網絡扶智”的項目模式。以鄉村教師培訓為例,從踐行效果來看,“網絡扶智”項目的實施,不僅有助于當地縣(市)教育主管部門解決教師流動性大、難以“留得住、教得好”的問題,還有利于打通教師扎根鄉村從事教育工作的職業發展通路,幫助他們實現增收的目標。
錨定“私人訂制”數智化技術突破高效教學
2500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的教育理想,人類在漫長的文明進程中,一直在努力追求實現因材施教。“千人千面”與“一生一案”在技術浪潮中找到了新出口——大數據、AI、云計算加持下的“數智化”教學,按下了個性化的加速鍵。
“面對同一道失分題,不同學員出錯的原因各不相同。當我們追求高效時,最不能忽視的就是學生個體的差異性。”尚德機構相關負責人表示。在學員端,根據自適應學習系統和知識圖譜關聯性,尚德能夠優化不同學員的推薦內容適配度,推送更具個性化和針對性的題庫,為學員規劃出更優的學習計劃和路徑,重點彌補自身薄弱之處,真正實現“個性化培養”。
在教師端,尚德機構打造“智能備課系統”和“教研工作臺”。前者為老師提供海量系統性和層次性的教學資源,幫助其制定最符合學生需求的教學內容;后者除了提供資料整理、知識點分層、課件模板、思維導圖等基礎教學工具,還能夠通過數據采集形成學員畫像,幫助老師更好地了解學員,為教學評價提供大數據的輔助決策與建議。
每一次科技重大發展與創新,每一次產業變革與生活方式轉型,都深刻影響著教育。尚德機構交出了科技賦能個性化教學、助力鄉村振興的亮眼答卷。未來,尚德將繼續依托自身科技優勢,持續培養技能人才,服務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責任編輯:Rex_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