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太美科技首發上會被否,意味著其闖關科創板折戟。
(資料圖)
此前,該公司于2021年12月提交招股書,開啟科創板上市進程。一個月后便進入問詢階段,此后陸續經歷三輪問詢并多次更新財報。
實際上,太美科技上會被否是早已埋下的種子。從其過往問詢經歷來看,擬募資7億元買樓、是否具備持續經營能力等均遭到監管問詢。
此外,營收增速放緩、尚未實現盈利、毛利率下滑、獲客成本增加而客戶流失率也在增長,也都是太美科技亟待解決的問題。
擬募資7億元買樓,被質疑變相投入房地產領域
在此次IPO中,太美科技擬募集資金20億元,用于投資臨床研究智能化協作平臺升級項目、臨床研究企業端系統研發升級項目、獨立影像評估系統研發升級項目、藥物警戒系統研發升級項目。
而太美科技擬通過購置房產的方式獲取上述募投項目所需辦公場所卻遭到監管問詢。該公司擬通過公開市場價格購買不超過2.6萬平方米的辦公樓,投資預算達到7.03億元。
在問詢中,監管部門要求太美科技說明現有員工人數、現有租賃房產面積、未來擬擴增員工人數等情況分析購買不超過2.6萬平方米辦公樓的必要性與合理性,是否變相投入房地產領域。
對此,太美科技回復表示,根據募投項目相關假設,募投項目實施期間,發行人員工人數預計將逐步增長至2604人,現有研發場地和研發硬件預計難以滿足新增人員的辦公需求和研發需求,亟需擴大研發、運營場地面積。
對于是否存在變相投入房地產領域的情形,太美科技則予以否認。
除此之外,太美科技主營業務產品為 SaaS,問詢函要求其說明硬件設備投資較高而軟件投資較低的合理性,與現有資產結構差異較大的原因,經營模式是否發生重大變更。
在回復中,太美科技表示,募投項目投資與現有資產結構相差較大的原因主要系硬件設備投資較高,硬件設備中終端設備投資金額較高,辦公設備投資金額與公司人員擴張相匹配。
三年半虧超15億元,毛利率下滑超12個百分點
近年來,太美科技的營收增長迅速。報告期內(2019-2021年以及2022年1-6月),該公司營業收入分別為 1.93億元、3.14億元、4.66億元及2.47億元。
雖營收規模不斷增長,但營收增速在持續下滑。2020年、2021年以及2022年上半年,其營收增速分別為62.7%、48.41%、23.02%。
太美科技在招股書中解釋稱,2022年上半年營收增速較往年有所下滑,主要系這期間受上海和全國其他地區的疫情影響,該公司在臨床研究機構實施的臨床試驗受阻,試驗啟動或執行進度延遲較多,導致收入確認延緩;疊加下游醫藥制造業增速有所下滑,導致對該公司的產品及服務采購有一定影響。
不僅如此,該公司至今未實現盈利也值得關注。報告期內,其凈虧損分別為3.62億元、4.99億元、4.79億元及2.2億元,扣非后的歸母凈虧損分別為1.53億元、2.67億元、5.05億元及2.25億元。
太美科技在問詢回復中稱,根據測算,若公司進行測算假設的扭虧為盈的條件均可達成,公司扭虧為盈的預期時間節點在2025年前后。
此外,該公司的主營業務毛利率也在持續下滑,報告期內分別為 45.59%、39.62%、35.63%及33.31%。該公司解釋稱,毛利率下降系受到醫藥市場營銷解決方案、數字化SMO解決方案及臨床運營服務的毛利率下滑及負毛利率影響。
報告期內,太美科技的期間費用合計金額分別為4.85億元、6.28億元、6.19億元及 3.14億元,分別占營業收入的比例為250.52%、200.24%、132.69%及 127.36%。
上述情況均遭到監管質疑,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審核委員會審議會議結果公告顯示,上交所要求太美科技結合報告期主營業務收入增幅放緩、毛利率下滑、期間費用率高等情況,說明其持續經營能力,包括但不限于商業模式是否穩定、盈利預測是否可實現,盈利的前瞻性信息披露是否謹慎、客觀。
兩筆收購帶來1.6億元大額商譽
太美科技連年虧損的現狀,與其早期收購案也有一定關聯。2019 年,太美科技因收購太美星環和諾銘科技合計形成商譽1.61億元。
2019年,太美同意以協議轉讓方式收購軟素科技的部分股份,太美有限分別與軟素科技部分原股東簽署《股份轉讓協議》,于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受讓軟素科技合計約164.95萬股股份(持股比例為29.692%),合計投資金額為1988.4329萬元。隨后,太美有限通過股東會決議,同意整體收購軟素科技,合計成交金額為1.86億元。
因軟素科技2019-2021年業績未能達到《投資協議》及《補充協議》約定的承諾要求,經減值測試,太美于2020年、2021年分別計提了商譽減值損失2948.35萬元和5408.95萬元。同時,截至招股說明書簽署日,太美星環原股東已向公司合計支付補償款6143.88萬元。
2019年11月,太美有限召開董事會,同意投資2300萬元受讓諾銘科技原股東持有的諾銘科技100%股權(認繳出資額100 萬元人民幣、實繳出資額 100 萬元人民幣),并簽署本次投資相關協議。
截至 2022年上半年,該公司商譽賬面價值為7755.27萬元,其中因收購太美星環、諾銘科技產生的商譽賬面價值分別為5607.31萬元、2147.96萬元。
太美科技坦言,受到下游醫藥行業的景氣度影響,如果后續宏觀經濟環境持續惡化或醫藥行業政策收緊、出現需求趨勢性下降,亦或太美星環和諾銘科技未能有效提升研發能力推出新產品或客戶拓展未達預期,均可能導致公司在未來繼續計提商譽減值損失,進而對公司的經營業績產生不利影響。
獲客成本增加,客戶流失率也在增長
在具體業務方面,太美科技將自己定位為基于云計算和大數據技術的生命科學產業數字化解決方案提供商。太美科技在招股書中表示,基于TrialOS醫藥研發協作平臺,其以提供全系列自主研發的SaaS產品線為基礎,同時提供創新性的數字化專業服務及臨床運營服務。
然而,其SaaS產品收入占比卻較低。報告期內,太美科技SaaS產品的銷售收入為5868.01萬元、8478.68萬元、1.2億元、6764.17萬元,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 30.33%、27.01%、25.71%、27.42%。
同時記者發現,報告期內,太美科技的平均獲客成本分別為6.32萬元/個、5.77萬元/個、6.2萬元/個、7.21萬元/個,自2020年起持續上漲。
而同期,該公司銷售費用分別為6297.61萬元、9647.41萬元、1.6億元及7789.96萬元,占營業收入比例為32.55%、30.74%、34.31%及31.58%。幾乎為同行均值的2倍。
盡管其銷售費用率高居不下,但其客戶流失率也在逐年遞增。2019-2021年,其SaaS產品客戶流失率分別為12.77%、13.06%和15.91%,其中SaaS產品年費制收費客戶流失率分別為4.35%、4.07%和10.73%。
來源:藍鯨財經
責任編輯:Rex_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