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能否代替人類,ChatGPT有自知之明
【資料圖】
ChatGPT的自我定義
□克莉斯汀
當很多人還在適應商場里的VR眼鏡時,或者再進步一點,正在學著用AI小程序搞繪畫創作、自制頭像時,一款ChatGPT軟件已猝不及防地撞入了大眾與媒體的視線,火了。
關于ChatGPT的消息,朋友圈里又在刷屏。“ChatGPT可太智能了!”“百度也要開發ChatGPT功能軟件了!”“有了ChatGPT,誰還學習啊!”
是的,用ChatGPT寫論文太好用了,知網可能都分不出這些論文到底是人寫的還是AI寫的。ChatGPT還可以進行新聞報道、寫小說、玩游戲、做陪聊機器人……這次不止是畫家,很多人都在擔憂:是不是大家都要失業了?尤其是一些剛上崗不久的新媒體編輯:“我們熬了多少個夜才練成熟練工,但這些技能原來ChatGPT都會!”
什么是ChatGPT?
對于這個問題,已經有人問過ChatGPT,他自己的回答是:“ChatGPT是一個很厲害的機器人,他會說很多語言,知道很多事情,還能幫你回答問題。你可以問他關于動物、數字、顏色等任何事情,他都會告訴你答案。他是用電腦程序和大量的信息訓練出來的,所以他很智能!”它還會說:“我之所以叫ChatGPT,是因為我是一款基于人工智能的文本生成系統,可用于自動生成文本內容。我使用機器學習模型來理解輸入文本,并生成有意義的輸出文本。”
或許可以說,ChatGPT就是之前我們了解到的所有AI的一個集合體,它可以寫論文、寫小說、寫劇本……可以幫你更新微博、發抖音,企業員工可以用它完成工作郵件的書寫與回復,程序員可以用它編程、掃“補丁”,甚至有人用它通過了美國醫生的職業考試。只要你在一個閃爍的對話框里輸入你想要辦的事或想要問的問題,它幾乎無所不能,而且遠比之前那些固執、搞笑的語音機器人要智能得多。
比如一個在網上瘋傳的關于“老婆說,2+4=7”的提問,ChatGPT的回答讓人不得不嘆服它的“智慧”:“你老婆當然總是對的。她開心,這很重要。但從數學公式而言,2加4還是等于6的。”
情商卓越,能力全面
有調查顯示,如今美國有89%的大學生都在用ChatGPT做作業。ChatGPT還非常熱愛學習,通過完成這些作業,也在不斷地提升自己的業務水平,因為它不僅拓展了“知識面”,還學會了那些人類出題人的“腦筋急轉彎”。比如一道數學應用題:口袋里有5個無花果,掉了一個,拿出來想吃一個但又決定不吃再放回去了,口袋里一共還有幾個無花果?剛開始ChatGPT可能會回答是“3”,但不久它就會重新運算并改正自己的錯誤,告訴你正確答案是“4”。
它甚至還能模仿那些著名歌星的歌聲,模仿那些大作家的風格寫網文……有一種相當可怕的說法是,ChatGPT擁有優于50%人類的卓越情商。在這種強大能力之下,的確很多人的工作可能被ChatGPT接替。
不過,當有人問ChatGPT:AI到底能不能代替人類?ChatGPT的回答是:“是有可能的。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不斷提高,AI可以執行越來越多的任務,這可能導致一些職業的消失。然而,也有人認為,即使AI可以替代某些職業,它們也可能創造新的職業機會,所以總體影響可能是平衡的。最終,這取決于人類如何應對和利用AI的發展。”
不能不說,ChatGPT的回答仍然是充滿“智慧”的,人工智能是人類智慧凝結創造的,但它完全可能比很多人類都要“完美”。
在此前提下,一個知名的客戶數據平臺Insider根據各路專家整理出的數據,綜合出ChatGPT等AI應用可能威脅到的10個行業崗位,包括:1、技術(程序員、軟件工程師、數據分析師);2、媒體(廣告、內容創作、科技報道);3、法律(律師助理);4、市場研究員;5、教師;6、金融(金融分析師、私人顧問);7、交易員;8、平面設計師;9、會計師;10、客服。
很想知道,如果你身在此行列,會不會也挺身而出反對推廣使用ChatGPT?
“圍堵”還是“導流”?
目前,全球不少學術期刊出版社明令禁止或者限制旗下的作者使用ChatGPT。
比如《科學》雜志就明確表示,禁止在提交的論文中使用任何聊天機器人項目所編撰的文本。因為使用ChatGPT,主要還是在依賴互聯網上的已有信息,無非是重新整合,只不過整合得更有水準罷了,其本質還是“模仿”,這個過程缺少了屬于人類的最大優勢——想象力和創造力的發揮。大多數人都認為,ChatGPT應該只作為一種輔助工具,只能被專業人士用于專業的用途,而不能被所有人類去盲目依賴。畢竟大多數人類其實并無法判斷ChatGPT提供的信息的準確性。這的確很容易帶來諸多學術造假、新聞造假的負面事件,勢必有可能出現科研誠信危機、學術危機等重大問題。
但支持ChatGPT大眾化使用的聲音也一樣普遍存在。很多人會認為,AI本身已經在改變人類社會的方方面面,如果一味“圍堵”是沒有用的。還有人認為,至少ChatGPT可以幫助到那些缺乏傳統人力研究援助資金的研究人員群體,比如新興經濟研究人員、研究生和早期職業研究人員等,幫助他們在有限的資源范圍內更高效地實現更大的創造價值。
事實上,科技也是一直在發展中不斷修正的,我們還是要用進步的眼光與包容的態度去看待一件新生事物。
以“用ChatGPT做作業”這件事為例,孩子們才剛開始學會使用ChatGPT做作業,人們便已研發出專門針對這種壞毛病的“反作弊”軟件。不少知名大學都已開始使用自己開發的“作業反作弊”軟件。
一款公開發布的被稱為“ChatGPT克星”的免費的反作弊神器軟件GPTZero,已在老師們的朋友圈瘋傳,因為它能幫老師一秒鑒定出學生的文章到底有沒有AI創作痕跡。就算學生只是用了一小段AI的作品,可能也會被發現并標明出來,而且它還可以批量導入,讓老師一次性檢查所有學生的作業。它的鑒定標準,正是利用計算機語言模型中常用的一個評估指標,原本是用來衡量計算機語言概率模型優劣的一個方法,對語言模型的生成提出一個“困惑度”,如果這個“困惑度”越低就說明這個語言模型的效果越好。說白了,它其實就是在判斷計算機語言模型生成的語言“像不像人話”。正是它令這個“ChatGPT克星”軟件成了尋找AI創作痕跡的高手。
這一現象或許可以說明,任何工具都會有被人錯誤利用的可能,AI幫忙做作業這件事既然可以被“修正”,那么還有很多問題也應該可以被慢慢解決。
責任編輯:Rex_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