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小紅書可以說是帶頭掀起了一股復古浪潮。
(資料圖片)
之前托尼就專門聊過 富士相機這事兒 ,而這還只是最火最出圈的產(chǎn)品之一。。。
還有一種相對更為小眾冷門的領域 —— DV 機也開始受到越來越多的人追捧,這些已經(jīng)被很多人拋棄的玩意兒,又被大家給撿了回來。
雖然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被小紅書炒起來的,但不得不承認,現(xiàn)在開始玩老東西的人確實越來越多了。
而這里面,有一些很勇的人不僅淘了個 DV 機玩兒, 還是那種老到需要用磁帶的型號。。。
索尼 HC7 ▼
要想把這玩意兒的視頻導出到電腦上,需要先用各種轉接線連接到電腦,再通過軟件導出視頻。
不過至少這些視頻都可以數(shù)字化處理,后面剪輯還是很得心應手的,剪映直接給你安排的明明白白。
但是放在幾十年前,這些通過磁帶記錄影像的設備就沒這么方便了。。。
因為在那個沒有智能手機和數(shù)碼相機的年代, 別說剪輯軟件了,連正兒八經(jīng)的電腦都沒幾臺。。。
磁帶對于咱們看來,是滿滿的情懷和實體帶來的滿足感, 而對于幾十年前剪視頻和拍電影的人來說,其實還挺折磨的。
之所以說折磨,因為那時整個制作影片的步驟要復雜很多, 容錯率很低。
而導致容錯率低的重要原因之一,就出在這磁帶上面。
在上世紀 60 到 80 年代左右,數(shù)字媒體還八竿子打不著的時候,大家的傳輸介質主要依靠磁帶這玩意兒,比如視頻錄像帶等等。
其中錄像帶大致可以分為兩種,分別是模擬錄像帶和數(shù)字錄像帶。
模擬錄像帶可以將視頻信號轉換為模擬信號,比如大家在老電影和美劇里常見的家用 VHS 錄像帶等等。
而數(shù)字錄像帶則可以轉換為數(shù)字信號,除了畫質更好之外, 它最大的特點是可以存儲在硬盤等存儲介質上,而且支持通過使用數(shù)字剪輯工具來處理。
數(shù)字錄像帶的適用范圍更加靈活,也更適合個人 DV 機使用,比如 Mini DV和 DVCAM 錄像帶等。
而在最初連數(shù)字錄像帶還沒有誕生的時候,人們拍攝后的磁帶很少能直接用電腦數(shù)字化處理,幾乎都要 “ 人工剪輯 ” 。
之所以說是人工剪輯, 因為我們現(xiàn)在常說的 “ 剪視頻 ” 和 “ 剪輯 ” ,以前真的是用刀或者機器剪出來的。。。
即使從膠片改為錄像帶,人們剪輯的方式之一也沒有變化,那就是把帶子剪開,再用膠水之類東西的粘上。。。
不過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一些電視臺已經(jīng)有了比較專業(yè)的剪輯臺,比如 BBC 當年就有用來剪輯電視節(jié)目的剪輯臺。
其中切割錄像帶已經(jīng)由機械完成了,但切完之后想要把兩段視頻剪輯在一起,還得人工粘一下。。。
為了便于剪輯,錄像帶上面會做好相應的標記,現(xiàn)在的剪輯軟件也都有類似的標簽功能,但在當時這個步驟格外重要,稍有偏差就會把帶子的位置剪錯。
這種膠片和磁帶時期的剪輯方式,也叫做線性剪輯。
線性剪輯的意思是,整部影片都是按照順序從頭到尾剪下來的,每一個鏡頭的銜接都要經(jīng)過剪輯師的構思和預判, 想好了再下手。
而現(xiàn)在的剪輯方式則被稱為非線性剪輯,因為你可以隨意在剪輯軟件上拖動素材,想剪哪里就剪哪里,完全不受限制,一些大學也有專門的 “ 非線編 ” 課程。
雖說磁帶沒能大幅提高剪輯效率,但它低成本的特點讓電視節(jié)目飛快普及,觀看電視劇和電視節(jié)目不再是什么稀罕的事情。
后來隨著技術進步,有一些廠家生產(chǎn)出了線性剪輯臺,比如索尼的 BVE-910 線性剪輯臺。
有了線性剪輯臺,剪輯師就可以把視頻模擬信號輸入到剪輯臺上,用類似鍵盤的控制臺來剪輯視頻,甚至還可以剪音頻。
這玩意兒看著半電腦不電腦的,雖然效率跟現(xiàn)在的電腦沒法比,但多少能減輕點剪輯師的工作量。
再往后到了 90 年代,個人計算機終于逐漸多了起來,比如蘋果的 Macintosh 電腦等等,并且隨著軟件開發(fā)的跟進,視頻數(shù)字化的腳步終于開始了。
但把磁帶里的視頻導入到電腦里也怪麻煩的,這里需要用到一個叫做 采集卡的東西。。。
簡單來講,采集卡就相當于一個中轉站,可以拍攝的視頻信號從錄像帶轉存到計算機上。
采集卡現(xiàn)在仍然是不少人的必備工具,比如你想用 PS5 等主機直播或者錄屏的話,也需要用采集卡來連接電腦實現(xiàn)。
優(yōu)雅的方法也不是沒有,比如你可以用果子哥的 Macintosh 電腦,上面有一個蘋果搞出來的 IEEE 1394 接口,也叫火線接口,可以滿足傳輸數(shù)據(jù)的要求。
火線接口支持熱插拔和給外設提供電源,也能連接多個不同設備,而且支持數(shù)據(jù)傳輸。
然后你需要用視頻捕捉軟件把磁帶上的視頻導入到電腦里,也就是 “ 捕捉 ( Capture )” ,經(jīng)常錄屏和截圖的差友們一定對這個詞不陌生。
導入到電腦后,就終于可以開始剪輯了,當時還沒 Adobe 全家桶什么事,Macintosh 電腦上用的是一款首發(fā)于 1989 年的軟件 Avid Media Composer 。
而且這款軟件現(xiàn)在還在更新,也算是互聯(lián)網(wǎng)活化石了。
后來的事情大家就很熟悉了,磁帶逐漸退出大眾視野,數(shù)碼相機和存儲卡逐漸普及,數(shù)字化徹底席卷全球等等。
結果在 2023 年,被埋藏在數(shù)碼博物館多年的磁帶錄像機,又被大家給翻出來了。。。
有些人只是覺得它好玩,也有些人喜歡那種復古味兒十足的畫質。
還有一些人很喜歡看以前的老電影,覺得用膠片和錄像帶拍出來的電影更加經(jīng)典耐看,現(xiàn)在的電影反而沒有以前的感覺了。
其實這就和當年的剪輯方式有關, 因為剪輯師必須要小心謹慎,所以每一個鏡頭的銜接都經(jīng)過了深思熟慮,盡量不浪費一點素材。
這也是為什么很多人覺得老電影很耐看的原因,因為這種線性剪輯的方式讓電影制作人足夠了解自己的電影,也經(jīng)得起時間的考驗。
所以咱們現(xiàn)在看來很好玩兒的復古玩具,在以前用起來還是挺麻煩的。。。
撰文:百威編輯:米羅
來源:
Wikipedia 、Dreamstime 、小紅書、嗶哩嗶哩
豆瓣 - 剪輯師的前世今生
CNews - Описание Sony HDR-HC7
Producer Hive - THE BASICS OF MAGNETIC TAPE RECORDING (PARTS, HOW IT WORKS)
Adapt TV History - HOW TELEVISION USED TO BE MADE
Works Perfect - VHS Tape & VCR Tapes
YouTube - Restored Avid 1 / Media Composer
MemoryC - Firewire (IEEE 1394) Cable Black 180cm (6 feet) - 4-pin to 9-pin Connectors
ChatGPT
責任編輯:Rex_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