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動作頻頻,都是組合技。
5月9日下午,在百度文心一言技術交流會上,百度相關負責人提到,截至目前,已經有15萬企業申請加入文心一言內測,覆蓋政務、金融、媒體、電商零售等行業。其中,內容創作、智能客服、辦公提效為各行業通用的高頻需求場景。
而在一天前,5月8日,小度科技方面人士向媒體證實將推出手機,并表示更詳細的產品信息將于下周披露。
(相關資料圖)
稍早前,有媒體指出,該款手機整合了小度AI技術能力,是智能手機市場的“新物種”,上述小度科技方面人士也向澎湃新聞記者表示,稱其是“新物種”,是因為它是一個全新的品類。
在手機市場江湖格局基本劃定的當下,百度推出小度手機,很顯然是要用大模型裝進小手機,實現產業生態顛覆。
此處需要注意一個背景,一個月迭代4次。
3月16日,文心一言在萬眾矚目中面世,而由于其演示的Demo為錄屏,不少網友大呼“失望”,就連百度創始人李彥宏也多次提及,這類大語言模型還遠未到發展完善的階段,進步空間很大。
隨后,文心一言面向企業客戶開放了文心一言API接口調用服務。并于3月27日,推出面向客戶的“文心千帆”大模型平臺。
然而在文心一言開啟內測一個月之際,百度智能云表示,其已完成4次技術版本升級,相較最初版本推理效率提升了10倍,模型算力利用率提升了1倍,大模型推理成本隨之降為原來的十分之一。
李彥宏強調,未來,要有意識地培養AI原生應用的思維方式和理念,需要用新的理念去重構百度現在的每一個產品,每一個業務。
百度集團副總裁袁佛玉則透露:“截止目前,已有超過300家生態伙伴參與文心一言內測,在400多個企業內部場景取得測試成效。”
百度的文心一言,能打嗎?
面對ChatGPT,文心一言的優勢在哪?
對此,藍鯨財經王雅迪和書樂進行了一番交流,貧道以為:
中文,小升初的文心一言在中文的理解能力上,碾壓英語4級、中文牙牙學語的國外大模型們。
文心一言經過2個月試錯,已經極大的提振了國產大模型趕超國外大模型的信心,其大模型訓練完成度可謂實現了“小升初”,在多模態上的應用,也從模仿式的邯鄲學步,開始有了更鮮明中國式大模型的獨立自主。
同時,國內各產業對大模型的渴望,也將助推文心一言等國產大模型的快速商用和形成更垂直細分領域的戰力。
畢竟,大模型作為一種生成式人工智能,例如ChatGPT的本意也只是在C端完成科普,卻最終需要在B端實現價值驗證,尤其是游戲產業,承受第一波沖擊浪潮,更加渴望能夠通過大模型成為弄潮兒。
此外,我們還需要注意到,類GPT技術向C端延伸的難度其實極大。
愚以為,.C端延伸難度主要集中在:
一是個體用戶需求太過龐雜、無序,難以有效滿足不同層次用戶使用需求。
二是個體用戶主流需求過于淺顯。
大多數C端體驗僅僅是嘗鮮,缺乏深度應用能力。就如辦公軟件在C端大多停留在文字處理一般,而少有人涉及深層使用,這讓GPT的應用場景既雜且淺,缺乏戰略縱深。
三是可實現的多模態對于C端大多數用戶而言較為雞肋,加上目前的生成能力依然是“小升初”階段,無法真正意義上滿足C端用戶所謂“一鍵式傻瓜操作”。
類GPT大模型扎堆的當下,文心一言等國產大模型其實是處在有利位置上的。
文心一言依托百度的龐大搜索數據和算法優勢,其學習資料極為豐富,關鍵在于其學習方法(算法)上的迭代完善,能否支撐其從一個尋章摘句的“書蟲”變為有獨立思考能力的“優等生”。
目前,文心一言的完善程度應該在國產大模型中是比較高的,而且依托“中文”這個護城河,較之國外大模型有更多地緣優勢。
作者 張書樂,人民網、人民郵電報專欄作者,中經傳媒智庫專家,資深產業評論人,新出版有《自媒體寫作從入門到精通》(清華大學出版社2022.11)
責任編輯:Rex_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