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四月芳菲盡,園區課改又盛開。為落實蘇州市課程基地建設和學校文化項目的要求,深化課程與教學改革,變革教與學的方式,推進素質教育的實施,4月18日,蘇州市中小學教學改革研討活動在蘇州工業園區翰林小學如期舉行。蘇州大學李利教授、園區教師發展中心夏靜怡副主任、翰林家長代表、東南大學研究生代表及蘇州市小學教師代表200余人參加了活動。
看點一:在“科學+”成果展示中喚醒智慧
(資料圖片)
“今天的庭院可真熱鬧!”徜徉在翰林項目化學習展區,仿佛置身科技的海洋,“請您嘗嘗我們自制的奶茶”、“瞧,這是我自己用紗布和鐵絲制作的花朵”、“這個3D打印筆制作的天鵝可以拼搭后變得更立體”……,小翰林自信大方地展現著自己的科技暢想和知識儲備,他們會發現、會思考、會創造,得到了與會老師們的嘖嘖贊嘆。
看點二:在“科學+”特色課程中多元生長
本次活動,5區14校骨干教師帶來的19節5G賦能下“科學+”特色課例精彩呈現。
翰林小學管靜、薛鋒老師執教《漫游太陽系》一課,以現代科學技術賦能課堂,以項目化學習進行學科融合,引導學生從模擬實驗到5G檢索,探索宇宙的無窮奧秘。
翰林小學高飛、梁雪老師將體育、科學、數學完美融合,以運動賦能實現對心率變化的監測,提升體能的同時,使孩子們能夠更加科學合理地進行運動。
翰林小學夏懿、第二實驗小學顧依爾老師執教的《A healthy diet——數說:科學飲食》,將英語與數科巧妙融合,倡導積極向上的價值觀。
翰林小學韋沁、顧君老師以培養學生耐挫力為核心目標,在班會中融入科學、音樂等學科元素,帶領四(1)班的小特工們來到“翰林情報局”錄制現場,充分運用所學知識并發揮創想,以cosplay、情景劇、音樂實驗、自編歌舞等多種形式展示新一代抗挫神器,有效提升耐挫力。
《Negative(負數)奇幻之旅》以“負數”為研究點,數學融合英語、科學,翰林小學王丹、潘鈺老師以“生活中沒有負數會怎樣?”為核心問題,采用項目化的方式,引導學生思考負數在生活、自然中的使用。還現場連線數學博士,引導學生對負數有更深的認識。
看點三:在“科學+”校長新視點中向美而行
正高級教師、江蘇省網絡名師工作室主持人、蘇州市名教師、翰林小學校長王水麗帶來主旨報告《為兒童 項成長 創未來——翰林小學“科學+”特色課程實踐與思考》。她立足“雙新”“雙減”背景,基于學?!案咝A至ⅰ眳^位優勢、“高能教師”階梯發展、“高知家長”云集特質,從“為何:為兒童做好科學教育加法”“是何:全面設計“科學+”課程”“如何:找尋科學的實施路徑”三大方面,結合大量鮮活案例,交流了“做好科學教育加法”的翰林實踐。
看點四:在“科學+”教育沙龍中智造未來
“名家對話”,大咖云集。蘇州大學教育學院教授李利女士,翰林家長中國科學院工程博士尹成科先生、澳大利亞蒙納士大學博士代百乾博士、蘇州大學李卓卓博士、劉釗博士共話“跨科跨界跨文化,創智創新創未來”。嘉賓們侃侃而談,闡述各自對5G賦能下“科學+”特色課程建設的理解,從不同角度暢談了自己對于創新型人才培養的觀點。作為學生代表出席本次“對話”的張一同學自信陽光,落落大方地參與了討論,他期待著未來能以學生的身份和老師一起參與跨學科教學,成為課堂的組織者。
江蘇省教科院基礎教育研究所所長倪娟對本次活動給予了高度的肯定:這次活動的意義深遠,作為蘇州市課程基地和學校文化項目的階段性成果展示,在這里能夠感受到不同學科之間互相合作、相互交流、多樣融合帶來的創新思維,感受到不同群體發展的無限可能!
最后,園區教師發展中心副主任夏靜怡總結發言。夏靜怡表示翰林小學提出的“讓學生創造著長大,讓教師創造著成長,讓學校創造著發展”充分體現了新時代基礎教育回應時代要求、家長需求的校本追求。
本次活動形式多元、課程精妙、研討熱烈、觀點多維,不僅給與會教師代表和家長代表帶來了一節節優質的“科學+”課堂,更啟發了一次次深刻的思考。翰林小學將以《5G賦能下“科學+”特色課程建設》為載體,讓教育創新與課程教學有序融合,讓學校和家庭攜手共進,共育國家和社會需要的未來人才!
來源:中國網
責任編輯:Rex_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