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婚戀網站詐騙愈演愈烈、各類交友App漸成犯罪“沃土”的現象,在近日召開的上海市“兩會”上,上海市人大代表周瑜提出議案:希望加強婚戀網站管理,不符合條件的必須整改,整改不合格就應該下線。
對此,《法治日報》記者展開調查發現,由于注冊門檻低,婚戀網站和交友App平臺上魚龍混雜、泥沙俱下,由此導致侵財案件頻發。
從事金融行業、離異多年、女兒在澳留學……這些掛在婚戀網站上的“耀眼”標簽,讓自稱“周永剛”的男子吸引了馬女士的注意。馬女士家住上海市青浦區,恰好也是離異多年,兒子長大后外出工作,日子久了,就想找位老伴,于是在婚戀網站上瀏覽婚戀信息。
【資料圖】
兩人“網識”后頻繁聊天,一周后,周永剛問起馬女士理財情況,透露自己在一個微信群中學習炒股知識,已經賺了不少錢,還邀請馬女士進群。
從進群聽課、充值VIP會員,到下載軟件、投資購股……馬女士前后投入超過700萬元,但很快就開始虧損,提現更是困難重重,無奈之下只好報案。
警方偵查后發現,這是一個在各大婚戀網站上廣撒網的“殺豬團伙”,總計詐騙數十名女性,涉案金額合計超過990萬元。
據了解,近年來,上海警方屢屢偵破此類案件,不法團伙多以婚戀平臺為載體尋找目標,而其大本營往往設在東南亞一帶,團伙層級分明、分工明確,打著“尋找真愛”的幌子,一步步誘騙異性陷入投資陷阱,得手后便拉黑失聯。
警方介紹說,在眾多婚戀網站的詐騙套路中,“花籃托”最為常見。犯罪嫌疑人通常冒充成功人士,在取得對方信任后,會以公司開業、店面開張為由,要對方獻花籃,給個賬號等其付款后,當事人便再也無法與“花籃托”取得聯系。
“一些受害者哪怕識破了騙局,卻無從救濟,因為一些婚戀網站本身就是坑……”周瑜說。
記者登錄部分婚戀網站發現,不是實名制也可注冊賬戶,甚至可以購買高級會員或者鉆石會員,進而能隨便尋找目標對象聊天。還有部分婚戀平臺涉嫌侵犯個人隱私,甚至找“托”虛構戀愛場景來應對會員,騙取高額會費。
有專家認為,網絡安全法明確規定,網絡運營者為用戶提供信息發布等服務時,應當要求用戶提供真實身份信息。婚戀平臺應強化安全意識、責任意識、誠信意識,嚴格執行相關法律法規,構建更全面的用戶身份認證體系,確保用戶身份的真實性,有效維護用戶的合法權益。
周瑜認為,如果提高婚戀網站的注冊門檻,規定用戶注冊時必須實名制和實行人臉識別,這樣就可大大減少犯罪機會。
她建議,有關部門在整治婚戀網站時,既要強調實名制和實行人臉識別,還要強調個人信息的保護,不具備條件的平臺必須下線。
在如何提升監管效能方面,周瑜建議,要成立專門受理投訴機構和投訴熱線,要求婚戀網站及時公開投訴渠道,對于投訴的共性問題,有關部門要及時通過暗訪調查核實后,對相關平臺采取整改措施。
“婚戀網站不得通過偽造虛假信息等不正當手段誤導消費者交納費用。如出現此類問題,應該給予相應處罰,同時還要謹防一些沒有上崗資格證的紅娘套路消費者。”周瑜說。
針對上海市人大代表的建議,上海市婚姻介紹機構管理協會會長徐天立回應稱,不同社交網站、交友App對會員的門檻是不一樣的,但是嚴肅的婚戀網站一般需要實名認證、身份證注冊,甚至人臉識別,這屬于市場競爭機制的范疇,即網站越嚴格、門檻把關越嚴,信任度越高,相應低門檻的會被市場逐漸淘汰。
“婚協一般從三大方面進行監管。”徐天立介紹說,一是通過投訴熱線收集負面信息,開展靶向監管;二是加強從業人員的培訓和資質認證,提升從業隊伍的素養;三是加強機構督導,設立“紅黑榜”獎懲制度,曝光投訴率高的機構,表彰優秀專業的機構。
此前,上海市民政局就已針對婚姻介紹機構部署開展了專項整治行動,整治范圍包括非營利性婚介機構登記和運營、分支機構設立和服務點備案的規范、婚姻介紹服務合同、征婚當事人信息資料留存的規范、提供服務活動記錄的規范等。
上海市民政局副局長曾群說,專項行動主要聚焦“打、疏、立”三方面,在“打”的方面,查處專項整治行動中發現的違法違規行為,形成上下聯動、突出重點的整治工作格局;在“疏”的方面,積極發揮婚介行業管理協會作用,建立婚介機構黑名單和異常經營名單,形成依法依規監管和行業自律相結合的局面;在“立”的方面,積極推動法規和政策修訂,做好制度設計。
目前,上海市已經出臺專門指導意見加強婚姻介紹服務機構監管,其中著重提到“規范線上運營”和“注重信息保護”。
責任編輯:Rex_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