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麥迪科技發布了《第四屆董事會第二次會議決議公告》。
公告顯示,董事會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投資高效太陽能電池智能制造項目的議案》,同意公司計劃通過租賃廠房、購置設備等方式,投資N型高效TOPCon電池制造項目,將進入光伏產業;與此同時,審議還通過了《關于收購綿陽炘皓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權暨關聯交易的議案》,同意公司作價422.98萬元受讓綿陽安炘科技有限公司持有的綿陽炘皓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權,作為公司新能源業務相關投資項目的實施主體。
醫療信息化公司大膽跨界光伏,消息一出,麥迪科技再次走進公眾視野。從其占比更高的主業來看,麥迪科技所處細分行業為醫療信息化行業,主要客戶為醫療機構,為其提供臨床醫療管理信息系統應用軟件、臨床信息化整體解決方案等。
【資料圖】
2021年,麥迪科技共實現營業收入為3.54億元。盡管收入規模并不大,但是麥迪科技在近幾年間跨界動作頻繁。
從2019年入局輔助生殖賽道開始,再到2021年曾經試圖探索醫美賽道分得一杯羹,再到2022年以來成立新公司、引入國資、高調進軍光伏行業,麥迪科技在近幾年間一直流連在風口之上,力圖尋找新的增長點。但大熱的風口不代表必然的成功,麥迪科技的跨界也并非步步順利。更何況,在其主業增長乏力、回款困難的同時,其高管及大股東卻借著跨界概念抬升股價來頻繁減持套現,也令人生疑。
跨界頻頻 收效幾何?
麥迪科技的跨界始于2019年。
2019年,麥迪科技斥資3880萬元收購海口瑪麗醫院有限公司(下稱“瑪麗醫院”)51%股權,2021年,麥迪科技再以1.1億元現金收購瑪麗醫院剩余的49%股權,瑪麗醫院納入麥迪科技合并報表的比例從此變成了100%。
但就瑪麗醫院而言,雖然收購完成,但其能夠貢獻的營收與利潤十分有限。根據2022年中報顯示,瑪麗醫院在2022上半年實現的營業收入僅為2466萬元,凈利潤為804萬元。相對于公司整體,其營收占比僅為17.26%,不足五分之一。
在瑪麗醫院之外,麥迪科技對于輔助生殖的其他機構也有著不少想法,這類想法卻終究難落地。2020年,麥迪科技相繼擬收購北京國衛、天元醫院、吉林立創、海口博大等公司,在輔助生殖領域再進行加碼布局。但除了瑪麗醫院最終實現了100%收購以外,麥迪科技對于其他輔助生殖醫療機構的收購卻始終未傳來落地的消息。
輔助生殖擴大版圖未果,麥迪科技又盯上了醫美這一吸金賽道,卻最終仍是未果。
2021年5月,麥迪科技擬以現金支付方式收購美貝爾集團持有的蘇州美貝爾美容醫院與常熟瑞麗美貝爾醫院各不少于80%的股權,標的公司100%股權初步整體估值合計初定為2.9億元。
但蘇州美貝爾美容醫院在2020年實現的營業收入為1億元,凈利潤為705萬元,常熟瑞麗美貝爾醫院在2020年實現的營業收入為2141萬元,凈利潤為19.73萬元。較小規模的收入與凈利潤表現或難實現美貝爾公司對于麥迪科技承諾的2021年主營業務收入不低于人民幣1.7億元、凈利潤不低于人民幣2200萬元等相關承諾。
2021年11月,在擬收購方案公布6個月后,麥迪科技進軍醫美賽道的愿景夭折。麥迪科技在公告中披露了收購事項的進展情況,由于雙方未能就正式協議相關條款達成一致,經友好協商,對于美貝爾美容醫院的股份收購最終終止。
經歷跨界輔助生殖收效甚微、試圖進軍醫美最終未果也沒能改變麥迪科技再度跨界的想法。
2022年4月,麥迪科技成立了全資子公司綿陽麥迪斯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經營范圍涵蓋光伏設備及元器件制造、太陽能熱利用裝備銷售、光伏設備及元器件銷售、光伏發電設備租賃等。但即便成立,這一子公司也尚未完成實繳出資,目前沒有實際經營業務。
而今年初始,麥迪科技的董事會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投資高效太陽能電池智能制造項目的議案》以及《關于收購綿陽炘皓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權暨關聯交易的議案》,將跨界光伏的打算再向前推進一步。
當N型電池逐漸取代P型電池成為主流,麥迪科技進軍光伏似乎有著很大的想象空間,但實際上,在產業鏈中前所未有的“一體化”擴張的背景下,激烈競爭之中想要實實在在獲得收益并非易事。
更何況,從業務協同角度來看,如果說輔助生殖、醫美項目與麥迪科技的主業醫療信息化相較而言還存在一定的協同性,同屬于醫療賽道,但光伏顯然與醫療信息化并無明顯關聯,麥迪科技本身也并無相關經驗,單純依靠熱點“謀變”未來對于公司業績是提攜還是拖累,仍是未知。
跨界抬升股價 股東高管減持套現接踵而至?
麥迪科技的三度跨界,盡管尚未給公司業績帶來實質性的飛躍,對于股價的影響卻不容小覷,更進一步給公司高管及股東帶來了極為豐厚的利益。
2021年4-5月,在麥迪科技公布將現金收購蘇州美貝爾與常熟瑞麗美貝爾時期前后,市場情緒或受此鼓舞,麥迪科技接連出現多次放量漲停,表現強勢,從2021年4月初的17元/股左右上漲至30元/股左右,2021年5月底,麥迪科技以27.80元/股收盤,短短兩個月漲幅超過60%。
與跨界醫美的消息幾乎同期出現的是公司股東及高管巨額減持的消息。
根據最終減持股份結果公告,公司前任總經理汪建華在2021/5/27~2021/6/3期間通過集中競價交易方式減持132萬股,減持比例為0.8003%,減持價格在31.7-37.88之間,套現金額4574萬元;公司董事兼副總經理傅洪在2021/3/11~2021/9/7期間通過集中競價交易方式減持73萬股,減持比例為0.4397%,減持價格在30.01-40.99之間,套現金額2559萬元。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高管及股東的減持價格均在30-40元之間,但在跨界醫美消息6個月之后,收購方案因為未達成一致終止、跨界失敗之后,麥迪科技的股價已跌至13.41元/股。
醫美計劃宣告失敗,對于公司經營業績本身并未帶來提振,但其中的玄機在于,公司高管及股東或許借著大熱概念抬升股價再高位減持,獲得不菲收益。
無獨有偶,在2022年4月麥迪科技宣布成立子公司綿陽麥迪斯通新能源、跨界進軍光伏之后,其股價也迎來了一陣利好,曾在不到4個月的時間內從4月底的10.48元/股低點一路上漲至34.40元/股,漲幅超過200%。
而在今年初麥迪科技發布公告表示投資N型高效TOPCon電池制造項目與收購綿陽炘皓新能源的同時,還發布了一項股東減持計劃。公司前任總經理汪建華先生擬以大宗交易、集中競價交易擇機減持其所持公司股份不超過968,375股,計劃減持比例不超過0.4106%。
光伏“再進一步”,或許也能夠為麥迪科技的股價帶來一定程度的提振,但最終是否能夠真正落地實現落地、為公司帶來收益,還是成為公司高管股東高位減持套現的工具,還無從得知。
頻頻跨界背后:主業增長乏力、回款困難 輔助生殖貢獻不足1/5
頻繁跨界、試圖蹭上大熱的風口,或許與麥迪科技的主業增長乏力、回款困難、現金流不穩定等問題有關。
根據歷年財報顯示,在2019年以前,盡管增長幅度不大,營業收入在20%上下,凈利潤增長在10%上下,但麥迪科技的業績還能夠保持較為穩定的增長。而2019年,麥迪科技的營業收入為3.33億元,凈利潤為4711萬元,凈利潤首次負增長現象,同比減少了14.43%;2020年,同樣的問題在營收方面隨之出現,當年實現營收僅為3.08億元,同比減少-7.52%,實現凈利潤為4197萬元,同比減少-10.93%。自此之后,麥迪科技的業績表現就不再穩定。
2022年前三季度,麥迪科技實現營業收入為2.06億元,同比減少5.65%,實現凈利潤為1841萬元,同比增加18.60%。
況且,盡管出現頻繁多次跨界動作,但真正給公司帶來一定收效的僅有海口瑪麗醫院,而海口瑪麗醫院的收入規模也相對較小,對于公司業績的提振十分有限。正如上文所述,瑪麗醫院在2022上半年實現的營業收入僅為2466萬元,凈利潤為804萬元,其營收占比僅為17.26%,不足五分之一。
與此同時,麥迪科技或也存在回款困難的問題。
麥迪科技的主業醫療信息服務業客戶主要為醫療機構,通常在預算審批、付款流程等方面會受到一系列限制,而瑪麗醫院一方面整體營收規模較小,且客戶以C端為主,回款困難問題本身較小。
2019-2022年前三季度,麥迪科技的應收賬款余額沒有較大的變化,分別為2.80億元、2.50億元、2.50億元與2.33億元,但其應收賬款周轉天數卻在顯著升高,分別為271.80天、307.01天、254.47天與316.53天,或存在款項被客戶長期占用的問題。
回款困難之下,麥迪科技的現金流情況也并不穩定。2019-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分別為2204萬元、1.00億元、3604億元與986萬元。
出品:新浪財經上市公司研究院
責任編輯:Rex_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