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本文沒有任何拉踩用意,純粹比較兩個超大城市通勤差異背后的原因,不要引戰,不要引戰!
01
(資料圖片)
全國通勤最難的是哪座城市
說到這個話題,在看我們公眾號的各位可能會認為是上海
但其實,上海通勤時間在全國并不是最夸張的,我們來看一個數據
在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公布的《2022年度中國主要城市通勤監測報告》里可以發現
全國通勤最夸張的城市不是上海而是北京
北京單程通勤時長超過60分鐘的人占30%,而上海通勤超過60分鐘的只有18%,平均時長40分鐘
沒想到的是,比北京人口更多的上海,通勤1小時以上的打工人并不多,只有不到20%,比想象中要好很多
相對北京來說,上海特別極端的通勤更少,到底是為什么呢
從地鐵軌道密度看,上海絕對是最發達的城市了
先來看兩個城市的地鐵線路對比,就能發現其中不同,上海的地鐵線路呈散射狀,而北京呈環狀分布
也因此,上海的地鐵里程825公里,超過北京的783公里
而兩個城市的面積卻相差甚遠,北京城市面積是上海的2.5倍
相對來說,上海的地鐵線路密度更密,更多人會使用地鐵作為主要的出行工具,這也是為什么上海的地鐵客運量是最高的
來源:網絡
上海日均客運量978萬人次,地鐵總里程825公里,客流里程雙第一,也是我國首座軌道交通總里程突破800公里的城市
一般來說,上海普通工作日地鐵客流量能達到1000萬人次。經歷這次疫情之后,上海目前也已經逐步恢復到之前的水平
來源微博@上海地鐵shmetro
上海的全自動駕駛規模也是世界第一
目前包含磁懸浮、浦江線在內的20條地鐵線,車站508座,網絡規模世界第一
其中有5條全自動駕駛線路(10、14、15、18號線、浦江線),運營里程達到了167公里
上海地鐵還保持著世界單線運營里程最長的紀錄:上海的11號線全長82千米,有39座車站,也是全國首條跨省地鐵
北京雖然交通也很發達,但和上海相比,它的地鐵站密度遠遠不足
即便住在核心城區,也會有周邊一公里都沒有地鐵站的尷尬。這一點也很關鍵,1公里意味著多花15分鐘
如果選擇自駕出行,最怕的就是堵車
百度地圖每年會公布各個城市通勤擁堵榜單,這是《2021年度中國城市通勤高峰擁堵榜單》
來源:網絡
從上面能看到,北京是我國最堵的城市了,上海的擁堵情況在北京之下,比重慶還要好一點
我從網上找了下北京早高峰的圖,這是9月1日星期四的早上8點,北京全網交通指數為8.0,已經達到了嚴重擁堵的程度
平均速度22.2公里/小時,而電瓶車一般時速是20公里/小時,這感覺就像騎電瓶車上班
來源:北京市交委
平常工作日差不多是這樣的
來源:搜狐號@新易咨詢
這背后有一個原因就是北京車太多了
北京汽車保有量636.5萬輛,上海只有440萬輛。兩個城市的人口差不多,北京的汽車保有量卻接近上海的1.5倍
隨著汽車保有量的增加,堵車已經成為了大城市的一個通病
02
同時,上海出行可替代方案相對豐富
首先上海的馬路就是全國最密集的
特別是在市中心,一段路還沒走多遠轉個彎就到了另一條路上。而且不論你導航去哪里,都可以找到不止一條路線
每一條道路也都有自己的名字,根據《上海地名志》的記錄:其中以政區名命名的道路,大都以「路」為通名,有1452條
來源:網絡
如果把上海和北京放在一起做個對比,更能顯示出上海的道路密集程度
從地圖上看,北京的是一個個方方正正的格子
圖中顯示的白色線條就是城市里遍地都是的道路
對比之下,上海的道路更多且密,像是一張鋪開的蜘蛛網
道路是毛細血管式的,地塊也都是小塊小塊的
城市里的道路不是那種大馬路,所有人都擠著一條大路通行,而是小街道小馬路
一條小馬路最短可能只有50米,但卻可以讓你從一條擁堵的街道,很快穿到另一條街換道而行
如此一來,在上海開車會方便很多,也不容易造成擁堵,因為大家出門可以選擇的路線多
其次,上海交通的可替代方案也比較多
除了地鐵、公交之外,有很多補充的公共交通,尤其是在各個產業園區之間穿梭的公司班車、直達大巴車
如果在郊區上班,去市區可以選擇坐直達的大巴車
大巴的路線幾乎覆蓋了上海所有重點產業園區,嘉定汽車城、莘莊、張江、虹橋等等,所以在這里上班的人可選擇的路線也更多
且大巴車相比地鐵更便捷,就是不需要每一站都停靠,直接通往目的地,有的定制大巴一站就到了
以身邊同事的親身經歷為例,公司之前還在虹橋,他住在安亭,每天早上坐嘉虹線到虹橋最多40分鐘就到了
公司搬到靜安寺之后,也可以坐大巴直達中山公園,然后轉乘2站地鐵就到了
正是因為有這些補充的定點大巴,在產業園區之間來回接駁,大家上班的路線選擇變多了,也更便捷了
03
兩個城市的產業分布,也有很大的不同
從主要產業分布來看,北京的產業是比較集中的,而上海是相對分散的
可以先來看下北京產業園的分布情況
數據來源:智聯招聘,中國指數研究院綜合整理
北京作為一個6環城市,產業園的分布相對比較集中,呈現了區域聚集現象
主要聚集在朝陽區和海淀區,而人們居住的地方卻多在昌平區和豐臺區,文娛活動集中在三里屯等地方
而上海重點產業的分布是相對均衡
今年上海市政府發布了《上海市產業地圖(2022)》,公布了各個區的產業分布情況
可以看到上海的產業地圖覆蓋了16個區,嘉定汽車產業、浦東的金融產業以及崇明的生態農業等
來源:上海政府
所以你會看到上海不止市中心,五大新城、浦東都分布著各大產業園。地圖上的各個五顏六色的小色塊,代表著53個特色園區,均勻的分布在整個上海地圖上
來源:上海市政府
所以上海從內環到外環都能得到相對均衡的發展
產業越是分散,這就決定了這里的人就近上班機會就更多
比如工作在浦東陸家嘴、張江,可以選擇住在周康板塊,在臨港上班的完全就可以在臨港買房等等
對在上海、北京工作的人來說,工作地點如果在市中心,房價太高就迫不得已選擇較遠的地方居住
如果在郊區也能找到合適的工作,那通勤時間才有可能不那么長
在各大城市的職住分離調查中,在一線城市里北京職住分離度最高,為6.57km
來源:城市進化論
上海僅為3.65km,甚至低于重慶、鄭州、成都等超大城市里的新一線城市
對于這些城市來說,職住之間的空間距離較大是市民通勤成本高的主要原因
上海和北京的不同就在于,北京可以上班的地方太過集聚,大家都要聚集在同一個空間自然就拉長了通勤時間
而上海的產業地分布地相對均衡,人們可就近選擇上班的地點,加上各種公共交通的輔助,相對來說,通勤沒有那么的極端
04
在上海,80%的人通勤都在一小時內
在承受極端通勤的1400萬人里,上海有450萬人,對于一個人口2500萬的城市來說
有80%的打工人通勤都在1小時之內,其實已經相對比較幸福了
當然也有少部分人,每個工作日的早高峰、晚高峰都要花費大量的時間擠地鐵,60分鐘通勤已經再常見不過了
特別是在市區上班住在郊區的打工人,一天最夸張的要3小時都在地鐵上
比別人早一1小時出門,比別人晚1小時回家,最怕的就是加班回到家已經深夜了
除了睡覺,通勤幾乎占了我們一天四分之一的時間
在大城市的快節奏工作模式下,不停的擠壓時間,少一點睡眠時間,讓自己變的更高效
最后也想問問大家,你在上海工作,單程通勤上班要花多長時間?
你眼里的上海,算不算是一個極端通勤城市呢?
以上為正文,來自微笑向暖
責任編輯:Rex_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