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醫藥醫療板塊業績持續披露中。截至最新,中證醫療指數50只成份股已有30家披露2022年年報,從整體口徑統計,30家整體歸屬母公司凈利潤464.06億元,同比增長30.46%,營業收入1674.831億元,同比增長47%,整體業績呈現較高韌性。
強業績驗證板塊基本面,醫藥醫療資金面持續火爆!行情數據顯示,昨日(4月12日)醫療板塊連續第二日走低,資金繼續逢跌攬籌,單日凈申購A股頂流醫療ETF(512170)近2億元,至此醫療ETF(512170)連續11日獲資金凈申購,期間合計吸金超20億元。拉長時間看,近60個交易日內醫療ETF(512170)有46日資金凈流入,合計超42.5億元。
根據交易所公開數據統計,年初以來醫療ETF(512170)份額持續高增,截至4月12日,醫療ETF(512170)最新基金份額達418.7億份再登歷史新高!最新基金規模超210億元,是A股第4只200億體量頂流行業&;主題ETF,亦是目前全市場29只醫藥醫療類ETF中唯一規模超200億元的ETF。
兩融方面,上交所數據統計顯示,今年以來醫療ETF(512170)融資余額快速上漲,4月12日醫療ETF(512170)獲融資買入8733萬元,當日融資余額超5.51億元再創歷史新高!
申萬宏源(行情000166,診股)證券最新發表的《醫藥生物行業23Q1業績前瞻》指出,截止至4 月11日,已有20家醫藥生物公司公布2023Q1業績預告/經營情況數據,兼具消費屬性的中成藥、線下藥店公司業績表現突出。預計伴隨1-2月份后國內新冠免疫屏障的建立,居民診療需求正常釋放以及日常消費需求復蘇,中藥、線下藥店、民營醫院等板塊23Q1業績有望實現超預期。
投資建議方面,申萬宏源證券表示,持續推薦創新藥板塊;醫藥下游需求明顯復蘇,建議關注一季度業績有望超預期的領域,包括CXO、血制品、消費醫療等;“AI+醫療”為當前熱門領域,人工智能在藥物研發、影像診斷、機器人(行情300024,診股)、智能問診等領域對醫療行業多方賦能,部分領域有望切實解決當前痛點。
券商人士分析認為,從短期股價層面來看,醫藥板塊自去年10月初開啟聲勢浩蕩的大反攻后,在今年春節后便戛然而止,隨后兩個月的時間,持續不斷的調整,回吐前期大部分漲幅。
從長期基本面看,經過了近兩年的調整,醫藥板塊的壓制因素逐漸淡去。首先,醫院端業務正在回歸常態化,線下診療活動逐步恢復,醫院收入會出現恢復性增長,行業基本面有望迎來修復。其次,集采政策隨著時間的推移對行業的影響正在弱化,且出現了邊際放緩的趨勢。
資料顯示,醫療ETF(512170)成份股全面覆蓋了醫療器械和醫療服務領域的細分龍頭,其中醫療器械直接受益于后疫情時代醫療新基建,權重近4成;同時覆蓋8只CXO龍頭概念股。醫療服務概念則直接受益于人口老齡化、醫療消費升級和醫美等時代大趨勢,具備長期國民級需求增長和高成長雙重特性。
風險提示:醫療ETF被動跟蹤中證醫療指數,該指數基日為2004.12.31,發布于2014.10.31。基金管理人評估的本基金風險等級為R3-中風險。任何在本文出現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個股、評論、預測、圖表、指標、理論、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為參考,投資人須對任何自主決定的投資行為負責。另,本文中的任何觀點、分析及預測不構成對閱讀者任何形式的投資建議,本公司亦不對因使用本文內容所引發的直接或間接損失負任何責任。基金投資有風險,基金的過往業績并不代表其未來表現,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業績并不構成基金業績表現的保證,基金投資需謹慎。
責任編輯:Rex_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