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道哥說車 聽風吟】“小米造車遇到坎兒了”,最近有博主表示,截止目前小米汽車的品牌沒批下來,被列入到資本無序擴張概念里了。隨后,小米公關經理王化予以否認:該消息不實,不存在所謂品牌需要批準的說法,此外小米汽車進展順利。
事實上,關于“小米造車遇到坎”的傳聞屢見不鮮,從自動駕駛完成度不高,到項目被叫停,時不時就會有小米造車遇阻的消息。畢竟,快兩年了,雷軍造車的“中年熱血番”連預告都沒出來。而這其中,關于“小米造車資質”是否被順利審批一直以來都是行業關注的重點。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就最近一波傳聞來看,王化與該博主的對戰焦點也是生產銷售資質。問題來了,“我沒有看到小米造出車,也沒有看到小米公告說進行不下去,我該信誰”?而有沒有另外一種可能,他們說的都對,而關鍵點,在于一個倒閉了的車企。
小米頂了寶沃的坑 造車順暢了
據接近發改委人士對《財圈社》旗下道哥說車編輯透露,根據相關文件,現階段汽車整車投資者想要獲取生產資質,若獨立申請,難度很大。小米獲取生產資質的模式可能是:“一破一立,一死一生”,比如:寶沃破小米立,寶沃死小米生,生產資質的數量不變,生產產能也不變。
簡而言之,倒閉且具有整車生產資質的車企,間接幫小米鋪平了獲取生產資質的道路。事實上,關于生產資質,一直以來都是掣肘新造車企業量產的一大關鍵因素,近年來,生產資質的審批更是難上加難。而從近年來,工信部、發改委等領導公開場合的發言來看,“合理”也成為了促進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關鍵性詞匯。
比如,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林念修在去年就曾特別提出,引導重點地區制定產業發展規劃,整車企業要突出重點布局,依托現有生產基地集聚發展,現有基地達到合理規模之前,不再新增產能布點。而這些放在如小米等新入局汽車制造領域的新造車企業來說,無異于加大了難度。
在此背景下,很多造車新勢力都選擇了相對容易的“代工”等模式,但該模式也存在一定的風險,此前宣布暫時無法交付的火星石科技(牛創新能源),就被認為是因為合伙人大乘汽車的生產資質出現了問題才導致無法按時交付。
而小米目前并未傳出有代工傾向,似乎是要選擇自己取得生產資質,自建工廠,走自主研發的困難道路。為此,小米不僅準備了首期投資100億人民幣,收購了數十家汽車產業鏈公司,還迅速組建了1800余人的造車團隊。但也正因如此,小米的生產資質成為了業內關注的重點,幾次傳出因此而受阻。
目前,相對可靠的消息也就是去年10月,亦莊新能源汽車研究院披露的“預計小米汽車工廠于2023年6-7月獲得汽車生產資質”的消息,不過仍具有一定的不確定性。而從王化的辟謠以及上述接近發改委人士透露的消息來看,小米或許在獲取造車資質這條路上雖然充滿困難,但最終還是拿到了。
解決了造車資質 小米就可以認定成功了嗎?
不可否認,生產資質是擺在小米造車路上的一座大山,但即便這座大山移開,小米造車就可以被認定成功或者說“一切順利”嗎?
從過往的經歷來看,跨界造車的企業最怕被“偷家”,如恒大、寶能、樂視等,造車項目的停滯,大多是因為母公司的主營業務出現了差池。而小米雖未到那個地步,但其利潤卻也是下滑的。
根據小米此前發布的2022年三季度財報,該季度小米集團總營收705億元,同比下滑9.7%;經調整凈利潤為21.2億元,同比大幅下滑59.1%。更重要的是,在這組數據之下,小米營收結構中的各個業務板塊均處于下滑狀態,財報顯示,小米智能手機業務收入425億元,同比下滑11.1%;IoT與生活消費產品收入191億元,同比下滑9%;互聯網服務收入71億元,同比下滑3.7%;其他收入18億元,同比減少6.6%。
而造車,注定是一個“燒錢”的項目,并且短時間內很難創造出比較可觀的利潤。根據財報,第三季度,小米智能電動汽車等創新業務費用8.29億元,今年前三季度小米造車業務已累計投入18.65億元,而這已經相當于雷軍口中“首期投資100億”的20%。若小米的自身盈利的業務無法持續保持高規模盈利,又背上了造車這個燒錢項目……當然,我們也可以選擇相信,小米集團總裁王翔在三季度財報中的答復,目前小米在造車上投資的效率和規模對于集團不會構成重大影響。
(網傳小米首款車型路試諜照)
值得關注的是,關于小米造車遇坎的消息,并不局限于生產資質。前不久有消息稱,小米汽車的開發項目進度不如預期(主要在自動駕駛),最終可能導致產品競爭力下降,第一輛車并不具備帶領小米在2024年進入自動駕駛第一陣營的實力……有高級別員工表示,“本身該交付的內容就不多,現在還會因為交付進行的卡點被砍掉一些,就會更少了?!?/p>
有趣的是,小米造車的核心點之一正是自動駕駛。而從此次上述博主與王化的“口水戰”來看,小米造的車“像”保時捷Taycan的的消息也算不得是個好消息。當然,無法否認的一點是,近年來,電動化、智能化汽車的發展已經成為了汽車行業不可逆的趨勢,新能源汽車銷量、滲透率持續走高也能說明這一點,一定意義上來說,小米再次成為了“風口上的‘珠’。
縮了后來者的生存空間。與此同時,大眾、通用、豐田等傳統車企在華電動化轉型的攻勢也在逐漸加強。即便是雷軍賭上一生榮譽的創業,也免不了重新面臨創業的難處。
責任編輯:Rex_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