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3日,聯想集團“新IT”發展白皮書發布會在北京舉辦。這是ICT行業首份聚焦“新IT”發展實踐的白皮書,首次系統性、開創性地闡述了ICT行業從傳統IT向新IT轉向的歷史性趨勢,提煉“新IT”5大特征與3大價值,并以12個聯想集團賦能實體經濟各行各業智能化轉型的代表性案例,論證了“新IT”賦能“數實融合”,促進實體經濟向智能化轉型、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意義。
作為“新IT”理念的首創者和首倡者,聯想集團通過對行業專家、一線技術和業務人員的大量采訪調研、分析總結,形成這份“新IT“發展報告,致力為“數實融合”發展和“全力拼經濟”提供新思路和新啟示。在發布會現場,聯想集團副總裁、聯想中國首席戰略官阿不力克木·阿不力米提(阿木)表示,“新IT“既是一種概念,也是一種智能生產力,更是中國實現高質量發展、企業韌性向前的重要解題之道。
“新IT”是數字經濟時代的生產力中心和基礎設施
【資料圖】
白皮書提出,近幾年產業智能化變革的突飛猛進是由外生驅動因素和企業內生動力共同作用的結果。“數字中國”建設進入全面加速期,經濟高質量發展需要新動能,5G、邊緣計算等新興技術逐步成熟,“雙碳”戰略下全社會向綠色低碳演進——四大外生驅動因素加快了產業智能化進程。而提升運營價值、優化戰略價值、塑造行業和社會價值,成為企業智能化轉型的內生動力。
阿木在發布會上介紹說,在這樣的產業背景下,“新IT”應運而生。聯想集團在白皮書首次系統化定義了“新IT”概念的內涵:“新IT”是以千行百業智能化變革的場景化需求為驅動,以模塊化、陪伴式服務為主導,以行業領先實踐為引領,以普慧算力為基礎,以“端-邊-云-網-智”為技術架構,更加靈敏、主動的技術、服務與解決方案。
相較于傳統IT,“新IT”在賦能行業智能化轉型中具有“場景驅動、服務主導、標桿引領、算力為基、要素聚力”五大特征。此外,“新IT”還具備三大價值——不僅能夠幫助企業降本增效提質,也是支撐中國經濟高質量增長、全社會綠色低碳發展的重要抓手。
中信建投證券研究所所長、TMT行業首席分析師武超則在圓桌論壇上表示,對企業而言,數字化早已不是錦上添花的東西,已上升到更深層次的維度,與企業商業模式的迭代更新息息相關。目前,不少發達國家的數字經濟對GDP的邊際貢獻值在90%以上,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國的產業數字化空間很大,不管是企業還是投資人,我們要把握住這樣主流的增長。
“新IT”是實體經濟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
白皮書認為,“新IT”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在助力企業實現提質增效,降本創新、綠色低碳轉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成為實體經濟轉型、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如何利用“新IT”開展數字化轉型?
中國信通院云計算與大數據研究所政企數字化轉型部副主任徐恩慶在圓桌論壇上指出,數字化轉型是一個很大體系的工程,需要很大的戰略定力來執行,必須要從全局的高度來考慮。首先,企業要從戰略認知上進行變化和轉型,其次要圍繞業務做謹慎探索,最后才是考慮如何進行數據要素的使用。
以聯想集團為例,作為業內較早啟動智能化轉型的全球化制造企業之一,在十余年轉型歷程中,從智能工廠到智能供應鏈管理,從營銷銷售業務模式變革到國際化管理體系,聯想集團不僅建立了覆蓋“端-邊-云-網-智”的全要素技術能力、對制造業場景的深刻洞察、多元化的算力能力,還積累了靈活的服務能力和豐富的賦能行業轉型的標桿案例,從單一的PC廠商進化為新IT全要素智能化解決方案提供商。“新IT”智能化轉型也助力聯想在三年外部環境的重重挑戰下仍然保持韌性,實現了財務業績逆勢增長,連續10個季度凈利增長。
在賦能行業企業轉型領域,白皮書收錄了聯想集團在智能制造、智慧交通、智慧醫療、智慧零售、智慧教育領域的12個代表性案例,包含中國鋼研、陜西重卡、吉利路特斯、新加坡地鐵運營公司、美國零售企業Kroger等國內國際企業和機構。從各類行業企業的新IT應用實踐中,能夠清晰透視新IT所帶來的重大價值。
例如,在智能制造領域,聯想集團與青島特鋼攜手打造了國內人力成本最低的特鋼高線產線,基于聯想“智慧眼”的智能檢測和AI方面優勢的全面應用,有效解決青島特鋼人工巡檢精確度不足、巡檢成本高的問題,使每條產線縮減6人,同時也提升了安全生產率,人均效率提升15%、協同效率提升20%、停機時間減少15%,實現明顯的提質增效。
在自主研發領域,中國鋼研在研發新材料過程中面臨算力不足、算力資源難以遠程使用、研究數據分散等問題,影響了研發效率。聯想充分發揮全球高性能計算第一廠商的技術優勢,協助中國鋼研設計開發了工業互聯網材料云計算平臺,并為其綠色化智能化中心搭建了云平臺,助力中國鋼研增強計算能力、實現移動研發、提升研發效率。該案例被工信部評為2021年工業互聯網創新領航應用案例項目之一。
在智慧交通領域,在香港多元化的交通體系中,小巴是其中一道獨特的風景線。通過政產研三方合作,聯想集團與香港運輸署、ASTR共同打造車路協同場景的解決方案,解決了香港小巴司機老齡化帶來的挑戰,有效提升香港的交通體驗,提高了交通安全性,構建了具有兼容性、開放性的車聯網商用系統。
責任編輯:Rex_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