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菏澤市定陶區杜堂小學老師帶領學生模擬科學節水實驗。 馬瑾 攝
中新網濟南3月22日電 (孫婷婷)農業連年增產增效不增水,工業用水總量保持穩定,開發利用再生水、淡化海水、集蓄雨水等非常規水……近年來,山東擰緊“水龍頭”做活“水文章”,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水平不斷提高,全社會節水控水格局初步形成。
初春時節,齊魯大地陸續進入小麥灌溉高峰期。在棗莊市嶧城區陰平鎮東樓村小麥種植基地上,一臺移動式噴灌機噴灑著白色霧水,在麥田里來回穿梭。村民使用噴灌搖控器設置好噴灑密度、噴灌路程及行走速度,就可以“高枕無憂”地在家里做家務,或者別的農活。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記者了解到,為讓小麥喝足返青水,嶧城區陰平鎮引導民眾使用科技型噴灌設備,借助滴漏灌溉、灑霧灌溉等節約型灌溉方式,既節省人力,也節約用水。全鎮600戶民眾利用節水設備對20000余畝小麥進行灌溉,為小麥保苗豐收打下良好的基礎。
山東是農業大省,也是灌溉大省,農業灌溉用水占該省用水總量60%。面對水資源短缺,山東“因水制宜”,多措并舉提高農業用水效率。這幾天,在山東省齊河縣的國家生態農業試驗示范基地,種糧大戶李建國正在通過使用水肥一體化設備對1000畝小麥進行田間管理,節水、節肥均達到30%。
(資料圖)在山東省聊城市茌平區馮官屯鎮武趙村的高標準農田里,農民正在用智能噴灌設備為小麥澆水。 馬紅坤 攝
李建國介紹說,通過水肥一體化設備,1000多畝地不到一周時間就能澆完,而且每畝地單季產量比常規管理提高100多斤。目前,齊河縣水肥一體化技術應用面積超過4.4萬畝,技術模式以噴灌和滲灌為主。
齊河縣還通過抓好重點水利項目建設,推動節水工作。2022年以來,該縣通過實施引黃韓劉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等項目,改善灌溉面積15萬畝,年增節水能力230萬立方米。同時,實施農村供水保障工程和村莊供水工程提升改造,以引黃灌溉為重點,對引黃渠系進行全面排查,清淤治理河道19千米,復堤3.9千米,新改建橋涵閘11座,有效提升節水能力。
山東不僅注重農業節水增效,還持續推動工業節水減排。
“我們現在用的是永磁除垢設備,水里面鈣鎂離子不容易聚集,盤管上也不容易結垢,只需控制冷卻塔當中的硬度和氯離子含量,每天排水量比以前減少40立方米到50立方米。”菏澤市巨豐新能源動力車間主任武新華介紹說,作為菏澤市巨野縣一家生產氫氣、過氧化氫的精細化工企業,因生產需求,冷卻塔噴淋冷卻水過程中常會產生水垢。過去,消除水垢需要通過藥物處理,處理后的水只能外排,成本高,也造成水資源的浪費。
為改變這一現狀,企業創新采用磁吸工藝,實現循環用水。該公司過氧化氫車間副主任王真信介紹說,企業還通過建設冷凝水回收池、冷凝水泵和循環水回水管道,將以前浪費的冷凝水利用冷凝水泵打進純水站或打入循環水系統,循環再利用,每天節水10立方米左右,有效提高了用水效率,降低了企業生產成本。
花冠酒業是巨野縣一家以白酒為主產業,集葡萄酒、文旅等于一體的大型現代化企業集團,也是該縣的用水大戶。“在我們公司,洗瓶環節用水量比較大,更換新型沖控機后,每天可以節約120立方米的水,每年的人工、水電氣等各項費用可以節約180萬元(人民幣,下同)。”花冠集團技術工藝管理部包裝車間主管劉恒遠告訴記者。
“我們一方面嚴格限制高耗水工業項目的審批和建設,另一方面重點開展煤化工、紡織等高耗水行業節水技術改造,大力推廣工業水循環利用,發展低耗水的高新技術項目,嚴格用水定額監督管理,確保主要工業用水定額不高于國家用水定額標準。”巨野縣水務局局長段紅兵介紹,目前,巨野縣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達到85%以上,節水型單位建成率53%,節水型居民小區建成率22%,再生水利用率25%。
節約用水涉及社會各行業領域,需要全體民眾共同行動。“我們在張店居開展農村改廁行動,70%的住戶用上了水沖廁所。同時,修建雨水溝,實現了雨污分流,進行自來水管網和生活污水管網建設。”棗莊市嶧城區壇山街道壇山街道環保所所長劉長城介紹說,該街道采用“分散收集+罐車拉運+集中處理”模式,接納住戶污水,杜絕了污水橫流。
為營造節水護水的良好風尚,連日來,菏澤市定陶區開展“世界水日”系列宣傳教育活動。志愿者手持夾子、垃圾袋等工具,沿著河岸進行拉網式清掃,對藏匿在草叢、生活垃圾、煙頭等污染水資源的垃圾進行撿拾;社會愛心組織利用撈網、打撈船只等作業工具,對河面水草、雜物等不間斷打撈,確保河面零漂浮物,打造出一個水面清潔、岸線整潔的河道環境。
據初步統計,2022年山東省用水總量216.96億立方米;萬元GDP用水量24.76立方米、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12.84立方米,居中國前列;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從2018年的0.6406提高到0.6482。在城鎮生活節水、非常規水利用等方面,山東多項指標位居全國前列,節水型社會建設邁上新臺階,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水平不斷提高。(完)
責任編輯:Rex_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