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中國網科技1月12日訊 (記者 單征宇)《數字平臺就業價值研究報告——基于螞蟻集團生態的分析》(以下簡稱“報告”)今日發布,報告由中國人民大學勞動關系研究所聯合課題組完成,這也是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平臺經濟與平臺用工關系研究》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報告指出,在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加速融合的過程中,數字平臺企業對就業的價值更為凸顯。以螞蟻集團為例,經測算,從2021年7月到2022年6月間,螞蟻集團生態直接帶動就業機會147.7萬個,通過數字科技穩定就業524.7萬個。
這是課題組對平臺企業就業價值的最新研究,課題組部分專家此前曾深入調研阿里巴巴、快手、美團等平臺企業并發布調研報告。對此,課題組組長吳清軍表示,隨著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的加速融合,為產業發展帶去了增量空間,激活了新業態和新需求,創造了更多新型就業機會。“平臺企業能發揮技術優勢和生態協同的作用,在穩定就業上大有可為”。
公開信息顯示,近期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支持平臺企業在引領發展、創造就業、國際競爭中大顯身手。作為數字經濟時代出現的新型組織形態,如何客觀地評價平臺企業創造的就業價值,是業界和學界的關注點。
對此,課題組認為,研究數字經濟平臺創造的就業價值時,不能僅局限于研究平臺企業自身的就業數量和就業質量,還要根據平臺的商業生態、技術特點及發展戰略,研究平臺對用戶、合作伙伴及整個社會帶來的就業價值。
因此報告以螞蟻集團為例,從四個維度對其就業價值進行測量和評估,分別為:帶動就業、穩定就業、優化勞動市場,以及踐行社會公益。而就業是民生之本,“穩就業”“保就業”是現今經濟發展的重中之重。
課題組認為,數字經濟作為一種新經濟形態,數字平臺作為一種新型生產組織形式,其對就業的價值還遠遠沒有得到足夠的發揮,需要在未來的發展中逐步完善。并建議,首先,需要進一步通過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發展,促進其中蘊含的直接就業機會和間接就業機會的穩定和增長,同時需要進一步提高新業態從業者的就業質量和權益保障。其次,需要更好地發揮平臺在提升勞動者人力資本和技能水平方面的重要作用。最后,需要平臺投入更多資源來促成勞動力市場的升級轉型。
責任編輯:Rex_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