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智能電視又上熱搜了!演員李嘉明發文,怒懟智能電視瘋狂亂收費,抱怨大幾千買的電視,搬到家里還是不能看,看哪個節目都要收費。
輿論逐漸發酵,早就滿腹怨言的網友們,更是把電視VIP消費陷阱,推到了輿論最高峰。就連《人民日報》也用“套娃式收費”,來批評電視業的畸形收費模式。
(相關資料圖)
如今電子科技突飛猛進,5G技術日新月異,智能電視也不斷升級,價格一降再降。為何看電視要交的錢越來越多?原本是千家萬戶剛需的必備電器,為何“自斷后路”,在消費者身上瘋狂薅羊毛?
電視的輝煌和沒落
從我國第一臺電視出現,到如今擺在家里生灰,電視的輝煌時刻似乎顯得過短了些。
1984年,東方紅二號衛星成功發射,我國實現了全天候通信衛星技術,電視也隨之走進千家萬戶。
20世紀80年代,通信發展仍較為緩慢、娛樂設施匱乏,村上誰家里買了臺電視,無疑意味著這戶人家經濟實力非同一般。一群人圍坐在電視前專心致志、目不轉睛地看節目,成了最重要的飯后活動之一。
隨著科技發展,電視接收信號的方式也逐漸有了變化。在城市,主要以有線電視為主,市民每月需要繳納一定的費用,就能觀看國內幾乎所有頻道。在廣闊的農村,村民發明了一種“電視鍋”來接收信號,所收到的頻道更加豐富多樣,畫質也十分清晰。
但由于電視鍋容易引雷,通過衛星能接收的頻道魚龍混雜,風靡一陣后數量就大幅減少。21世紀初,有線電視成了大多數家庭接收節目的主要選擇。由于用戶群體相當龐大,電視行業的收益曾遠遠超出同類家電的水平。加上各種優惠政策,電視這種剛需產品,曾一度成為家電消費行業的支柱產業。
但電視業的紅火仿佛曇花一現,隨著智能手機的問世,互聯網信息技術的普及,電視能留住的受眾群體只剩下中老年人。自媒體、短視頻app的爆發式發展,更是把智能電視的生存空間擠壓得所剩無幾。
雖說電視業也在努力更新換代,各種液晶電視、曲面電視相繼問世,電視聯網也打破了傳統頻道的邊界,連上wifi收看視頻就暢通無阻。但原本方便快捷的觀看體驗,卻越發走向怪異,能看的節目一個個被加鎖加密,手機端免費看的視頻到電腦上就要收費。
更可氣的是,即使充了會員,打開下一個視頻又提示會員充值。一環套一環的會員模式,讓老百姓看得氣不打一處來。很多老年人稍不留神就“被充值”,而想取消訂購的按鍵,似乎像迷宮一樣怎么也找不到。
除了“套娃式”會員制,各種漫天廣告也見縫插針地塞進用戶們的視線內。即使充了會員,一些廣告也無法跳過,只能煎熬著瞪著眼睛無奈“欣賞”。曾經一個電視投訴平臺,兩個月內光是收到電視收費的投訴就近萬條,電視收費已經徹底惹眾怒。
收看電視,這個原本再普通不過的家庭娛樂,為何一步步淪落到“萬人罵”的地步?是誰掀起了“會員收費”這塊砸向自己的石頭?
誰發明了“套娃式”收費?
其實,早在智能手機迅速崛起之初,電視制造商們就已經嗅到了一絲危機。只不過他們沒能預料到電視衰落的速度如此迅猛。原本靠受眾量維持穩定運營的收益,幾乎一夜之間被自媒體、直播帶貨和短視頻分走了。
無奈之下,電視制造商們想要維持原有收益,只能被動地從消費者身上賺取更多利潤,這帶來的直接后果就是,從免費到收費,讓本就落寞的電視業更加被人嫌。加上無法隨身攜帶、內容有限性,人們對電視的好感度迅速敗光。
如果電視會員制收費合理,恐怕還能保持一定的市場占領比重。但電視業似乎在“破罐破摔”,一開機各種廣告就層出不窮,會員充了一個頻道,又冒出另一個獨立的收費頻道。歸根結底,還是整個電視業無法承受住自媒體爆發的沖擊,短時間沒能研發出一條新的生存路線,只能把利潤空間擠向無辜的消費者。
玩轉智能手機的年輕人,還能靠手機投屏,來擺脫VIP收費的裹挾。但家中老人卻少不了電視,電視制造商們便抓住機會,瘋狂榨干這最后一批老年群體的經濟價值,他們寧肯承受客戶急劇減少的損失,也不愿放手會員制帶來的利益。
那這些輕松收來的大把會員費,最終又落進了誰的手中?
錢被誰賺走了?
其實,這些昂貴的會員費,并不全是進了電視制造商的口袋。要知道智能電視從生產,到聯網同步網絡節目,其中牽涉到許多不同的部門主體。
首先是具備集成播放資格的集成機構,包括節目制作方、播出方和客戶端管理方。比如最常見的正規集成機構,包括中國人民廣播電臺,湖南電視臺等。無論是有線電視還是智能電視,市民在收看時都需要繳納一定的費用,指的共同對象也就是集成機構。
除了集成機構,就是占大頭的內容制作方,這里就有年輕人非常熟悉的各大媒體平臺,如愛奇藝、優酷、騰訊。他們將制作精良的節目,從手機同步到智能電視上,用了一套獨立的軟件系統。
比如手機上的愛奇藝,到了智能電視上就是奇異果。為了提高會員收益量,兩者的會員功能并沒有被整合。
另外一個就是機頂盒終端設備方。由于功能限制,機頂盒不能直接與互聯網資源相通,只能與內容制作方的獨立平臺進行合作,達成交易,內容制作方提供豐富的視頻內容,從而向觀眾收費,賺取利益。
智能電視收費原本無可厚非,但越發畸形的是重疊收費、反復收費,給觀眾的感覺就是“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充一次會員只能看一個節目,一種更強烈的憤怒和被欺騙的感覺越發強烈。
一位電視從業人員透露,預計未來幾年會員收費還會繼續上漲,因為視頻平臺業績普遍下滑,只能狠狠在消費者身上,薅最后一把羊毛。
既然短期內,電視亂收費現象也改善不了,那么面對智能電視的處處坑,我們又該如何避免呢?
如何避免踩坑?
當你發現自己不知何時,已經充上了電視會員時,最便捷的操作肯定是在后臺設置上取消訂購。一般在電視“我的”或個人頁面下就能找到,找到訂購管理直接取消。或者在自己常用的支付軟件上,找到自動續費管理,點擊取消。
如果是家里老人,操作不熟悉,可以直接拿身份證到附近的電信營業廳,人工窗口取消服務。或者撥打客服電話,畢竟運營商沒有任何理由,拒絕取消收費。
想想電視從最初的“家庭好伴侶”,淪為如今的“萬人唾棄”,成了吃相難看的賺錢工具。電視業的衰落,無不令人唏噓。
雖說行業自有其命運,但也許體面的退場,才能實現更智慧的轉型。
作者:一念
責任編輯:Rex_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