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可以說是全世界最懂 AI 的公司之一,它用 AI 打敗了圍棋世界冠軍,能翻譯 133 種語言,還將智能手機推向了計算攝影,幾乎所有 Google 產品的背后都有 AI 在驅動。
(資料圖片)
但在最近兩個月,Google 被 OpenAI 的聊天機器人 ChatGPT 搶盡了風頭。
可以像人類一樣對話的 ChatGPT 讓 AI 一詞徹底出圈,人們對于 AI 的討論已經從「AI 能做什么」慢慢轉變成了「還有什么是 AI 不能做的」。
就在昨天,微軟宣布將會與 OpenAI 合作帶來集成聊天機器人的新版 Bing 搜索和 Edge 瀏覽器,用 AI 帶來全新的搜索體驗。
微軟的意思很明顯:它想要挑戰(zhàn) Google 作為「搜索一哥」的地位,并且要以對方最擅長的招式與之較量。
手握 LaMDA、PaLM, Imagen 等 AI 技術的 Google 自然不會讓微軟這么輕易就搶占了 AI 應用的先機。
在剛剛結束的 Google 發(fā)布會上,Google 展示了未來 Google Lens、地圖、翻譯以及最重要的搜索將會應用的全新 AI 技術,試圖重新占領 AI 高地。
其中,一同展示的 Bard 聊天機器人是對 ChatGPT 最有力的反擊,這也宣告了搜索引擎即將進入聊天機器人大戰(zhàn)的時代。現在,誰都別想溫和地走進那個良夜。
不容小覷的 Bard
在介紹 Bard 之前,我們不妨先簡單了解一下它所使用的 LaMDA 模型。
Google 兩年前發(fā)布的 LaMDA 模型在業(yè)內引發(fā)了巨大的關注,其影響力不亞于現今的 ChatGPT。
LaMDA 是一種全新的 AI 架構,可以讓機器學習變得更加簡單、高效和更易擴展。它能夠擴展到數千個節(jié)點,并且支持許多類型的機器學習任務,如圖像識別、自然語言處理等等。
通過訓練,LaMDA 可以用接近人類水平的表達和理解能力與人對話。由于在聊天時 LaMDA 表現得太像人類,Google 的一名工程師甚至認為它已經有了「自我意識」,并因此鬧出了不小的風波。
這也是 Google 這段時間一直沒搶占聊天機器人先機的其中一個原因:不是沒能力做,只是 LaMDA「瘋」起來連 Google 自己都會害怕。
不過 Google 還是低估了人們對于 AIGC 的接受程度,ChatGPT 的突然爆紅給 Google 敲響了警鐘,于是乎 Bard 應運而生。
在發(fā)布會之前,Google 的 CEO 桑達爾·皮查伊(Sundar Pichai)就已經在博客上預告了 Bard 的存在。
Bard 基于一個輕量版的 LaMDA 模型運行,Google 稱這樣可以降低 Bard 所需的計算能力,使之能夠拓展到更多的用戶,進而獲得更多的反饋。
和停留在 2021 年的 ChatGPT 不同的是,Bard 接受的信息來自于最新的互聯網,因此 Bard 能夠為當下所發(fā)生的事情提供解答,對比兩者能夠檢索的信息量的話,Bard 比 ChatGPT 大了一個量級。
換句話說,愛范兒以后再跟發(fā)布會應該都不用熬夜碼稿了,直接讓 Bard 輸出一份發(fā)布會總結即可。
根據 Google 在發(fā)布會上的展示,用戶可以直接用自然語言向 Bard 提問,而不用像過去那樣用關鍵詞搜索。
如果你想要購買一臺新車,可以直接向 Bard 提問有什么汽車適合你的家庭,Bard 從預算、安全性等角度給出不同的購車建議。
如果你更喜歡新能源汽車,Bard 還會聯系上下文給出新能源類型的建議。
這也是 Bard 的特點:多角度回答問題,以及強大的上下文理解能力。
未來 Bard 還會被集合在 Google 搜索之中,為你更快速地提供答案。
例如在 Google 的 Demo 展示中搜索了「觀星時能看到的最棒的星座是什么?」的問題,Bart 會一同展示多個星座的特點以及觀測的方法。
Google 認為,人工智能在回答問題時并不存在唯一的正確答案(No One Right Answer),因此 Bard 從多角度回答用戶的問題、幫助用戶迅速了解大局的回答方式,比像 ChatGPT 那樣只提供一個唯一的、看似正確的答案的做法要更好。
從 Google 公布的演示來看,Bard 與其說是聊天機器人,倒不如說是個搜索助手,它更專注于解決自然語句搜索難、不準確的問題,以及如何更好地歸類整合搜索結果,減少人們的搜索成本。
至于 Bard 有沒有像 ChatGPT 那樣強大的文本生成能力,目前還很難從有限的展示中判斷。
用戶們最關心的問題來了—— Bard 什么時候才能用呢?Google 表示目前 Bard 還處于內測階段,在未來幾周內會向公眾開放,屆時愛范兒也會第一時間上手體驗。
10 億人都在用的 Google 翻譯
Google 翻譯可能是 Google 除了搜索外最多人使用產品之一,根據 Google 公布的數據,全世界有超過 10 億人都在使用 Google 翻譯來了解這個多元化的世界。
為了幫助人們更好地理解和使用陌生的外語,Google 翻譯現在除了會提供單詞的譯意,還能提供更多的背景和相關信息,例如同時展示多個同義詞、例句等等。
該功能將會支持英語、法語、德語、日語和西班牙語共 5 種語言,預計在未來幾周內推出。
Android 端的 Google 翻譯也會用上更具可讀性也更好用的全新設計,更簡便的操作邏輯讓翻譯這件事變得輕松簡單,出門在外遇到語言不通時也可以從容處理。Google 稱未來也會對 iOS 端的 Google 翻譯作重新設計。
Google 翻譯更新的另一個重要的功能是利用 AI 學習能力可以更精準地翻譯圖片上的外語文字,并且可以將翻譯過來的文字與圖片背景重新混合成一張新的圖片,比 iOS 的實況文本功能還要更進一步,Google 強調實現該功能需要 6GB 以上的 RAM。
將地球搬上云端
早在 2021 年公布的 Immersive View 功能,現在有了更精細的建筑模型,而且渲染范圍很大,真正把整個地球搬到云上。同時,Immersive View 還結合了天氣系統(tǒng),會根據天氣預報進行環(huán)境渲染,沉浸感十足。
今天起,該功能將在倫敦、洛杉磯、紐約、舊金山和東京上線,未來數月,還有更多城市跟進。
看到這個演示我單方面宣布,今天開始《地球 OL》正式上線。雖然這只是玩笑話,但這對元宇宙賽道而言,確實是極大的進步。
另一項元宇宙「基建工程」,是將現實世界和虛擬元素有機結合,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增強現實」。Google Map 也同樣照顧到了,不過目前還只是在手機上應用。
在街上,你舉起手機,四處環(huán)顧,屏幕上會顯示出店家名稱,點進其中一個商家,能查看到包括營業(yè)時間、客人評分、評價在內的內容。
這并不算創(chuàng)新,但支持這項功能的城市逐步擴充,最終虛擬與現實之間的那座橋,將正式完工。到那時,在 AR 眼鏡上獲得類似的體驗并非難事。
或許那時候,Google Glass 將復活,完成它的未竟之業(yè)。
Google 還在發(fā)布會上宣布 Google Map AR 導航功能將支持全球 1000 多個機場,方便旅人更精準地找到目的地。
另外 Google 終于開始重視起新能源車主,針對內置 Google Map 功能的新能源車輛,日后將上線充電站的推薦功能,電車用戶的福音。不過國內車企和地圖服務商早已上線類似的功能,功能還相當完善,Google 在這方面,還需多加跟進才行。
Google Lens,盡善盡美
在人工智能與攝像頭相結合之前,手機鏡頭只能用來拍照攝影,但在人工智能時代,手機上的攝像頭逐漸代替了人眼,有了識別世界的能力。
在這一基礎上,Google Lens 應運而生,包括商品識別、實景翻譯、植物識別、文本識別搜索等工作,都是 Google Lens 的職責所在。
在全新 AI 模型的幫助下,Google Lens 也迎來突飛猛進的發(fā)展。
首先是 Search your Screen 功能,我愿稱它為「所見就能得」的全新詮釋。
比如你在小紅書上看到一款非常可口的蛋糕,不用跳出當前 app,長按電源鍵喚醒 Google 智能助理,點擊 Search screen,即可找到這種蛋糕的信息,再搭配新推出的「混合搜索(multisearch)」功能,就能搜索附近能買到這種蛋糕的地方,及時滿足口腹之欲。
這個「混合搜索」功能,能在圖片識別的基礎上,用文本進一步微調你所要搜索的內容,進而得到更精準和多樣的結果。
有點像圖片版的 ChatGPT,只不過缺少了連續(xù)對話的能力,最終得到的結果,不一定能讓人次次都滿意。
不過在這項小更新中,我們也能看到 Google 在自然語言模型上的潛力,它或許能比 ChatGPT 更早提出全能型的 AIGC 工具,然而不是今天。
搜索依然是一項「登月工程」
Google 的高級副總裁 Prabhakar Raghavan 在開始介紹更新之前,提出了一個你可能會感到詫異的觀點:搜索目前依然是一項「登月工程」。
搜索引擎如今已經非常成熟,是絕大部分互聯網用戶日常使用的基礎工具,它是如此地簡單、易用、直觀——只有一個搜索欄,想要知道什么就直接輸進去再點擊搜索。
但也正是搜索的使用方式非常簡單,使得要在此基礎上想要不增加用戶使用負擔的同時增大搜索的準確率變得非常困難。搜索引擎要付出大量看不見的努力,才能讓你在搜索時穿越層層無用的信息,找到答案。
Google 已經在搜索領域耕耘了 25 年,依然不能保證用戶每一次搜索都能找到想要的信息,因此引入 AI 輔助搜索對于改善用戶體驗、避免不必要的重復搜索尤為關鍵。
Prabhakar Raghavan 認為 Google 正在幫助人們擺脫單一的搜索方式和語言的限制,跳出搜索框去探索更大的世界,并且重塑了搜索的意義,而這只是一個開始。
那么用戶對于 Google 給出的這張 AI 化答卷滿意度如何?從股票上來看,截至發(fā)稿前 Google 的股價下跌了 7.68%,如果 Google 要想繼續(xù)坐穩(wěn)「搜索一哥」的地位的話,Bard 需要比 ChatGPT 更先一步改變搜索引擎。
注:本文由黃智健、王志劭、ChatGPT 共同完成
少說廢話。
#歡迎關注愛范兒官方微信公眾號:愛范兒(微信號:ifanr),更多精彩內容第一時間為您奉上。
| · ·
責任編輯:Rex_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