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36kr最新消息稱,騰訊XR團隊解散后,確定不碰XR硬件領域,但并未完全放棄XR規劃,將轉變思路和玩法,業內消息稱騰訊計劃引進Meta旗下Quest 2 VR一體機。
消息稱,該計劃在2022年11月份XR部門負責人沈黎走后便開始推進,至今已經籌備了4個月左右,接下來由騰訊IEG負責。同時今年1月份騰訊XR業務暫停之后,臨時負責接管的GM為錢賡——也是騰訊游戲任天堂合作部的總經理。
目前來看,這一消息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資料圖)
騰訊引進Quest系列的優勢:
1,擁有引進Switch海外硬件的背景; 2,豐富的海外游戲引進經驗; 3,持續獲得Meta最新的VR硬件和軟件特性; 4,利用自己業務優勢,補充除VR游戲之外的VR影音、社交業務;; 5,以更低的成本進入XR業務領域,快速追趕PICO; 6,青少年用戶粘性優勢。不過,這里還有很多疑問:
1,上一代的Quest 2依然能打
我們都知道,Meta近期一直暗自為Quest 3展開營銷,包括扎克伯格等在采訪中都在表示新一代Quest就是一款300-500美元的產品,也就是Quest 2的迭代。
據青亭網了解到,價格和Quest 2相當的Quest 3有可能會在上半年發布,最遲將于下半年的Connect開發者大會上發布,屆時Quest 2的吸引力將會大幅降低。當然,這里指的是國外市場。
放在2023年來的國內市場來看,Quest 2的產品體驗依舊是VR一體機領域的第一梯隊,依舊有極高的競爭優勢。因為Meta在Quest上投入了大量的計算機視覺算法,讓它的手勢、鍵盤追蹤等核心體驗上甩開其它競爭對手,畢竟國內的這些VR一體機玩家都可以看作是Quest的追隨者。
而對于Quest 3來說,VST透視模式的加入會讓VR一體機帶來全新的玩法,也將開啟VR迭代的新模式。而且,國內的PICO 4、奇遇MIX等均已加入彩色VST。
因此對Quest 2來說,雖然部分營銷層面不占優勢,即便發布近2年半時間,這一點也幾乎無法影響Quest 2是優秀產品的事實,依舊能帶來超出國內競品的體驗。
2,前車之鑒
實際上,在Quest 1代發布之后,國內就有不少公司進行過引進嘗試,包括當時國內的很多VR初創公司(不舉例說明了,但大部分都已解散),甚至已經和Oculus Go達成協議的小米。
據青亭網了解,當時Oculus在VR一體機策略包括Go、Quest兩個系列,開始計劃就是找中國合作伙伴聯合設計和生產這兩款產品,但是選定了與小米合作,于是有了Oculus Go和小米VR一體機。然而到了之后的Quest系列時,Oculus要求轉為親自操刀。這一改變,直接影響了小米的后續VR規劃。
否則,小米的引進Quest的概率還是很大的,直到2019年5月Quest 1代發布不久后,小米VR、AR策略不得已轉變,并解散相關團隊。
最終,沒有任何一家國內公司成功引進Oculus Quest系列產品。
3,Meta的轉變
終歸來講,這里面的核心還是取決于Meta運營策略,以及未來對中國市場的看重程度。很顯然,放在幾年前Meta給出了否定的答案,那就是Quest之后不再與第三方合作。
而從這次的傳聞稱,騰訊對引進Quest 2已經推進了幾個月時間,如此來看Meta似乎也有所轉變。考慮到Meta此前也經歷了一系列調整,Quest 2漲價、大裁員等,外界看到的情況是已經為XR投入數十億美元的Meta,似乎也在為營收有所憂慮。
所以,Meta為何做出這樣的思路轉變值得思考,難道僅僅是為了營收?我個人認為這里面的整個邏輯還有很多不通的地方。
4,游戲和Switch不同
內容層面,我認為引進VR內容的核心在于“游戲”本身,這也是最重要的部分,國外的影音、社交等等附屬內容幾乎都不太可能,騰訊的優勢在于影音和社交部分騰訊可以做到自己補充。
我們知道Quest系列內容都是數字版,沒有游戲光盤和內存卡的分發模式,這一點和國行Siwtch有所不同。
國行Switch聯網僅限于國行之間,但是國行Switch因為硬件上有存儲卡接口,因此支持直接運行海外游戲卡帶,這也是為什么國行Switch還會有一點點用戶量的主要因素。當然,即便如此國行Switch現狀仍可以說比較慘淡。
和Switch不同,Quest全數字版分發則不同,所有游戲、應用均需要通過商店下載,也沒有后門一說,因此屆時VR游戲將會呈現出國內手游的現狀,也意味著版號問題才是核心。
5,版號問題
當然,國行Switch慘淡其中部分原因也和版號有關。因為版號問題尚未涉及到VR領域,也就是說VR游戲當前還處于監管灰色地帶。
假設騰訊正式引進Quest,那么也意味著國內VR游戲版號時代正式來臨。因此,什么騰訊可以借助Meta的內容優勢的說法,基本是在扯淡。
這里要說的是,這一模式似乎是對國內行業的沖擊,尤其是PICO,目前PICO平臺正式借助了大量海外引進內容吸引了VR游戲玩家。一旦VR游戲版號施行,可以說就是把PICO拉下水。屆時PICO國內游戲的規劃將被暫緩,只能借助海外平臺。這也是為什么PICO花重金推動海外內容生態布局的重要原因,因為PICO的目標就是要打造成國際XR平臺。
所以,即便騰訊有豐富的游戲引進經驗,面臨潛在的版號問題又會做出哪種決策呢?
6,國內VR生態的進展
我不知道騰訊對于PICO被收購后的市場表現持何種態度,但是大家基本都清楚,PICO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國內消費者對于VR的真實反饋,無論是硬件還是內容消費上。
硬件方面,Meta完全有理由相信中國市場存在巨大潛力,但是內容方面國內外將會是兩個玩法,因版號問題可以想像屆時內容數量將會少的可憐,甚至Meta自家的熱門VR應用都不一定能在國內上線,那么引進Quest毫無內容優勢。
目前PICO已經盡可能降低對游戲內容的依賴,例如通過社交應用《輕世界》提高用戶粘性,通過演唱會、明星健身、紀錄片、秀場直播等等一系列全景視頻內容,培養現有用戶對VR內容的消費習慣,而且當前PICO的影視內容(除直播打賞模式)幾乎都是免費的。種種跡象表明,PICO都在盡可能降低對VR游戲的重度依賴。
這時候騰訊引進一款Quest 2的意義在哪?首先VR游戲業務極大概率要重整,可以想到的另一條路徑就是像PICO一樣,大力發展VR社交、VR影視等內容。
那么游戲玩家們還能期待哪些呢?我認為,能期待的就是借助騰訊的號召力,推動更多國內開發者關注到VR游戲,建設起國內的VR內容生態,但這是長期工程,絕非短短幾年就能完成的。如果引進Quest 2,我認為它的意義更多在于此,至于終端能賣多少臺應該不是重點。
綜上所述,我認為騰訊引進Quest 2或Quest 3,雖然會帶來一些優勢,但存在很大的挑戰,尤其是VR版號會成為現實問題,整體的疑問很多,可行性比較低。屆時,騰訊XR策略傾向哪里?一切都很迷離。
責任編輯:Rex_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