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2022中國(廈門)數字影視產業高峰論壇在廈門舉行。作為第35屆中國電影金雞獎的重要配套活動,該論壇聚焦數字影視產業發展對繁榮文化產業的重要價值。福建省委常委、廈門市委書記崔永輝,國家電影局常務副局長孟祥林,中國文聯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中國影協分黨組書記張宏,中國電影科學技術研究所黨委書記、所長張偉,愛奇藝創始人、CEO龔宇等受邀出席。
龔宇在演講開場播放了《火車進站》短片。1895年12月28日晚,盧米埃兄弟在咖啡館為觀眾們播放了包括《火車進站》在內的12部影片,此舉徹底改變了此前電影錄制和播出都只能在黑盒中進行且一次只能供一位觀眾觀看的情形,供多人一起觀看的電影院就此出現。
【資料圖】
“電影是一種藝術作品,正是因為科技創新才有了電影這種藝術形式。120多年來電影行業的發展一直跟科技創新緊密捆綁在一起。”龔宇認為,隨著人工智能等技術持續發展,科技創新將加速驅動電影行業發展。
以下為龔宇關于科技創新將影響電影決策機制、制作模式、視聽體驗、作品模式、播出模式五個方面的發言分享信息。
第一,科技創新驅動決策機制升級。電影行業是一個高風險行業,票房非常不可控,每年都有黑馬影片,但也有投資巨大的影片票房杯水車薪。高風險的不可控,對商業而言是非常糟糕的一件事。因此,電影行業需要依靠智能商業系統和人工智能技術,對觀眾喜好、訪問數據,和電影創作過程中的題材劇本、演員、主創人員等進行預測和分析,這些都有利于降低風險,對電影行業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第二,科技創新驅動制作模式升級。在中國強調影視工業化已經超30年,但在數百甚至上千人的劇組,當前仍有大量效率不高的情況。工業化成為了解決問題的關鍵。可以通過影視工業化將所有人、設備和物料上傳云端,然后靠計算機人工智能技術做好調度。
第三,科技創新驅動視聽體驗升級。當前影視虛擬拍攝,已經能夠通過VR進行制作和播放。在制作端,近期國內一些影片已經開始通過LED屏拍攝4K或2K內容,這些內容后期不用再做太多后期特效,只需前期美術工作準備充分,后期直接剪輯,這種方式為演員提供了更真實的表演氛圍,視聽體驗也更好。在播放端,借助VR、AR設備,我們已經能夠在自家客廳里,獲得類似IMAX的視聽體驗。同時虛擬社交相關技術也在持續發展。
第四,科技創新驅動作品模式升級。互聯網從基礎技術誕生到現在,約有50年歷史,應用到影視領域約有20年歷史,帶來了巨大的變化和影響。但從技術發展角度,這種變化剛剛開始,因為互聯網視頻現在播放的還是有120多年歷史的電影,和90多年電視臺里播出的電視劇、綜藝節目、紀錄片、動畫片等等。一些創新內容在互聯網上有實驗,但還沒成規模。基于元宇宙、Web3、AR、VR等技術會誕生新的作品形態,看電影和玩游戲會變得非常混合,實現沉浸式的身臨其境。這些單獨的技術在實驗室里都已經有了,把它們集中起來變成一個好玩的,能夠讓普通人低成本去消費的,形成產業規模,預計未來三五年最多十年之內會發生。
第五,科技創新驅動播出模式、商業模式升級。目前互聯網視頻主要商業模式是包月模式。但由于會員和會員費都是有限的,大投入電影并不適用現在的互聯網商業模式。能否通過單片點播模式打開更大想象力,視頻平臺已經在做一些嘗試,比如愛奇藝正在推進的云影院模式,雖然基數很低,但是每年的增長速度很快。同時,互聯網區塊鏈等技術還將能夠為公平交易、數據真實提供技術支撐和保障,讓影視行業更健康,大家能夠更放心地去投資、創作和播出電影。
做一家以科技創新為驅動的偉大娛樂公司是愛奇藝的企業愿景。龔宇表示,“我們希望用科技創新來驅動影視行業發展,做更多好的作品。科技創新是我們的機會。”
(圖片來源:愛奇藝官方)
責任編輯:Rex_14